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但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这个问题又被重新翻了出来,比如美方曾威胁要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45%的高关税等。就在本月1日,特朗普政府还有官员透露,白宫正考虑动用《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展开调查。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美贸易是“战”是“谈”,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
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
要全面客观地理解中美双边贸易,**个问题自然是贸易逆差到底有多大?
按照美方公布的数据,去年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高达3470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总额的47%。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一国的贸易逆差,就跟其他近200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逆差总额相差不多。从这个角度看,难怪特普朗政府要大惊小怪。
不过,如果只强调这个数字,那对中国并不公平。从中方的角度看,双边贸易失衡并没有这么大。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2016年双边货物贸易数据,美国对中国的逆差只有大约2507亿美元。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美方的统计中,从中国香港特区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也计算在内,这并不合理。因为香港特区本来就是全球*大的一个自由贸易港,从香港出口的商品并不都是从内地转口过来的。
第二,美国只强调他们的货物贸易逆差,但从来不提服务贸易顺差。事实上,虽说比起货物贸易来说服务贸易现在盘子还不是很大,但作为中美“百日谈判”的一个主要成果,中方开始大尺度地对美方放松服务准入。所以,美方服务贸易的顺差自然也会与日俱增。
*重要的是,中方虽有巨额贸易顺差,但其实钱并不完全都是挣到中国人的口袋里。由于中国长期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主要是做装配加工品,产品附加值偏低。比如前些年富士康生产的iPod,出口到美国的价格大约为209美元,但实际上中间品进口到中国时已经接近200美元了,所以尽管中国企业事实上只挣到零头,但却会把209美元都算作中方的出口。
一句话,今天的中美贸易失衡,不是中方刻意为之,而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和两国产业结构差异、要素禀赋差异导致的不同比较优势的共同结果。美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顶端,在产品的设计、研发等方面占尽先机。但美国劳工成本相对于中国来讲要更贵,因此在工业品制造上并没有比较优势。这点不仅在鞋帽等劳力密集产品上明显,在交通运输设备这些产品上也是同样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在商品贸易上顺差,就如美国在服务贸易上有顺差一样,是两国经济结构差异的必然结果。
要解决中美双边贸易失衡不外两招:贸易谈判和贸易战。如果目前美国一味一意孤行,置全球贸易自由化之趋势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定要对中国单方面地实施霸道的“301条款”,可能*后的结果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之所以如此,理由有三。
**,美方对中国部分产品征收高关税,固然会减少中国对美的出口,但还是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如印尼、墨西哥等国进口,毕竟美国企业在这些产品方面没有任何比较优势。
其次,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正吃亏的还是普通美国老百姓(46.83 -0.21%,诊股)。正如一部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365天》所讲的,普通美国家庭如果一年不买任何中国制造产品,小日子几乎过不下去——不买2美元的中国拖鞋,就得买贵六七倍的韩国拖鞋,造成生活成本贵得离谱。*近的研究也发现,如果美国征收45%的高关税,没有了自中国进口的物美价廉产品,美国国内物价将大幅度提高,*后受损*大的还是美方。
再次,美国如动用301条款,事实上是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根据世贸组织规定,中方有权起诉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该机构有义务在一年半之内做出终裁。如果中方胜诉,中方可以合理合法地对美国出口到的中国产品,特别是美方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农产品(9.06 停牌,诊股)征收“双反”。如果这样,美国必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基于此,“贸易大棒”实际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想要化解矛盾,还是得回到谈判桌上来。
事实上,在过去3个月紧锣密鼓的“百日谈判”中,中方已经尽显诚意,主动在多个领域减低市场准入条件,增加进口,对此美方切忌操之过急。美国要想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关键是得多练内功,提升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应取消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只有自己多出口多挣钱,而不是去减少进口堵人家财路,这样才是长久之道。(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特别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开设专栏,名为“贸似如此”,关注国际贸易风云和中国相关领域的改革进程,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