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莆田企业就以“一条鳗”、“一块表”、“一双鞋”走天下、闯市场。如今,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以鞋业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莆田检验检疫局多年来紧紧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框架,围绕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坚持不懈抓行业服务、促产业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出台帮扶措施,努力投身鞋类产业链建设,一步一个台阶,全力促进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十几年前,国际市场对鞋类的质量要求不高,特别是低端鞋类产品,仅停留于外观方面。由于市场好、销路畅,客商对莆田鞋类出口根本不作检验,先付款后提货的现象比比皆是,鞋类出口形势一片红火,企业对产品质量达到忽视甚至漠视的程度,赶货期、赶进度、赶产量,操作不熟练、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品检队伍缺乏,这些都体现在产品质量水平上。如何把产业扶上路并送上一程?如何把鞋类档次提高起来?如何让企业把质量问题放在产量要求之前?这在当年产业浮躁发展的初期,成为莆田局着重考虑的问题。作为质量技术把关执法部门,莆田检验检疫局始终认为,要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强管理。
他们的做法**是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提高企业品检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加强产品的检验把关,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对外观达不到出口质量要求的产品,要做到“不离不弃”,不离开企业、不放弃产品整改,与企业共同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返工具体要求,坚决要求企业主动废弃有严重暇疵的产品,并跟踪检验整改后的产品质量情况,合格后快速出口,避免损失;第三,及时收集进口国和进口商的要求,向企业介绍鞋类产品的物理机械和安全卫生性能,逐步把企业对质量的要求观念由外观转向内在性能,潜移默化引导企业生产高档次产品、提高生产工艺水平。
由于生产环境好,各种资源汇集、丰富,鞋业在莆田得到蓬勃发展。从*初产业落地,以15家“三资鞋业”带动发展,逐步走向三资鞋业、国营鞋业、私营企业三者并存方式共同发展道路,至今已拥有出口鞋类生产企业200多家,
面对加入WTO后国际鞋类市场激烈的竞争和进口国设置的各种贸易技术壁垒,莆田局认真研究地方政府“十一五”规划,审时度势,认为要推动鞋业做大做强,突破百亿元大关,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不仅要抓产品质量、抓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助力建设产业链、完善产业链,才能为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百亿产业保驾护航。多年来,莆田局对产业链的每一环节建设都坚持不懈予以支持,做到了全身心投入。
一是全心全力建设国家鞋类检测中心。从自身的职能做起,以技术来服务产品质量提高,走专业化检测道路。二是投身助力制鞋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为实现鞋业在技术开发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完善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地方制鞋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三是优势互补合力建设中国鞋业设计研发中心。以国家鞋类检测中心为着力点,莆田局紧密条块联系机制,与中国工业协会、莆田市政府深度合作,继续发挥技术与人才资源优势,积*参与中国鞋类研发设计中心筹建,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形成合力,逐步解决制约中小制鞋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莆田局不仅自身不断提升检验检疫技术保障能力,还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取经,助推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莆田局以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莆田实验室为平台,与法国全国皮革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与德国鞋类检测研究院加强检测交流,逐步实现检测结果国际市场的认可。
2010年9月2日,莆田市出口鞋类质量安全示范区正式成立。示范区的建立构建了出口鞋类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强化企业是产品质量**责任人的意识,增强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出口鞋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示范区把鞋业打造成“政府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行业自律提升、企业诚实守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学有效、具有比较优势”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