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里我们不说政治,不说柴静背后的精锐团队,不说外界对于柴静个人的褒贬。只是从身在广州的我们也经历着严重雾霾的现状说起。当我们习惯于闻到刺鼻的味道,当我们习惯于让灰尘乃至怪味耗损我们的生命,当我们习惯慢性自杀成为一种常态,那我们只能将我们的现状称之为“活着”,而不是生活。
所以“同呼吸,共命运”似乎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心头恐惧但充满压力的责任与挑战。对于皮具行业更是不容推卸的肩头重任。
皮具行业的污染主要是皮革加工业的废水、废气的排放。中国是世界上*大的皮具制造国家,但皮革行业排污量较大,污水成分复杂,加上生产工具的落后,目前用于制造皮革的化学品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造成污染。90年代皮革加工业以小规模、大群体、高耗水、高排放工业的这种模式运作,并且迅速发展,为中国皮具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直到2000年后,随着皮革加工业附近土地的严重污染,当地居民身体状况的每日愈下,空气污染的加剧,政府和人民意识到了皮革行业治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各地都开始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对付皮革行业的污染问题。近来国家对皮革行业也发布了一系列环保要求。《皮革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皮革行业八大发展目标,其中之一为: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形成5—8个比较成熟完善的制革集中生产基地,全面推进清洁化生产技术;水循环利用比“十一五”末期提高10%,主要污染物COD排放减少8%,氨氮排放减少10%,废水排放减少10%,基本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等。
这些数字是官方给予的一个标准,更或是一个**的希望。对于身处这皮具行业的每一个人,这将是满满的动力。皮革加工业如何发展为污染大行业,又如何逐步摆脱臭名走向自救。
2000年初,多地的皮革加工产地被媒体曝光水污染、空气污染程度十分严峻,当地居民饮用的地下水已经完全呈现黑色,当地居民患癌率十年来急剧上升……
在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必须要进行环境治理的压力下,政府和当地企业积*配合,经过多年来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范围的,有影响力的治理规模。通过多方的治污过程,目前皮具行业治污之路主要有下面几个阶段:制革企业**做的就是关闭拆除老旧,设施不完善的企业;然后集中化管理,将企业集中排污到几个出口,并加工处理;接下来关闭分散的皮革加工厂,规划皮革产业园区,让所有涉及皮革生产的企业都搬进园区生产等。以上措施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河北无*县为例,皮革产业治污效果明显。在国家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下,皮具行业还需要很远的路程要走。
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认为自然规律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而人之道则不是这样。所以说得道的人就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的简单明了。几千年后的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行业、一个高污染的行业——皮具行业,站在人与自然的角度上,是时候该好好思考一下。治污之路已经起步,但是任重道远。得道而行,才是整个行业发展繁荣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