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多年的产业经济发展之后,广东有必要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政府部门则有责任要求和引导相关产业向适合产业生存的地方转移,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给企业指明方向,并在政策上有所体现,使不同产业在宏观经济调整和地域产业经济调整中开始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反映在制鞋业就是品牌化升级和整体外迁。
其实,早在2008年,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许多鞋厂就开始陆续向外地转移,或是考虑向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转移。当时的一些企业分别向广东的西北部、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广西甚至越南等地转移或待转移。如今,时过境迁,这次转移与上次有所不同,一是向内地转移,不向国外转移,但转移规模却是**的。据业内人士透露,2009年以来,仅东莞的外迁鞋厂或部分外迁(包括在外地设立分厂)鞋厂就超过300家,资金投入近30亿元,实际可能更多。若以广东省计,数字会更大。去年,台湾裕元集团下属鞋厂转向湖北的项目投资总额就超过10亿元。今年,香港永茂集团等鞋厂又向河南一次投入6亿多元。
另一方面,外地的招商五花八门,各种名目的招商会议充斥着广东,这无疑给外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有超过200场的外地招商会议在东莞各酒店召开,其中有30%的招商项目都与皮革制鞋有关。可见,广东鞋业外迁才刚刚开始。
鞋厂一边生产一边备战,寻找退路更是寻找出路
在广东,企业外迁已呈常态化,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业来说,外迁几乎是必然的。鞋业外迁有多种形式,如外迁或外移、在外投资或合作、在外地办分厂或部分外迁等。目前,广东各类鞋厂几乎都有这样的转移趋向或意向。
外迁,对于广东鞋厂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和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行业的大小环境、企业的发展前景、工厂的效率效益看,鞋企老板都自然而然地会考虑外迁的问题。即使今天你能顺利生产,你有充足的订单,也有充裕的员工,但你明天就可能遇到依靠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任何一个有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只是考虑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已。
广东鞋业的实际情形又是怎样的呢?前面的数据虽然能反映很多问题,但真实的情况仍难免让人大吃一惊。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发现不少鞋厂在做两手准备。一边是正常的生产,一边是外出考察或是为外迁做准备,更有企业已经有了动作。其中,一名鞋企老板这样说:“这次外迁,对于任何一家鞋企来说,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我们做了两手准备,在寻找退路的同时也在寻找出路。”这家企业已把鞋面生产迁到了河南某地。这次外迁,对于部分鞋企来说,只是在寻找退路,但对于更多的鞋企来说,与其说在寻找退路,不如说是在寻求出路。当他们迁到外地时,不少企业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迁到外地的鞋企,已不限于原有的主业,而是开始实行多元化发展,有了新的企业发展规划。所以,更多鞋企仍在观望时,部分鞋厂已经未雨绸缪。
外迁是必然趋势,被动与盲目同行
从广东制鞋业*近的一系列举动看,目前鞋厂的转移完全不同于三四年前的外迁。那时的外迁是个别鞋厂的单独行动,如今却带有普遍性。
**,从大环境看,中国经济刚进入产业调整期,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和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从内部环境看,这是制鞋业发展到某一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企业的研发、生产、厂房租金、水电、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逼迫企业在失去原有优势时,必须去寻找更适合它生存的新环境。所以,如今广东制鞋业的普遍外迁或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潮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虽然这中间也有其他一些人为的因素,但这是次要的。(中国鞋网鞋业新闻中心)
然而,在这场鞋企外迁大潮中,任何企业都不会一“迁”永逸。**是对企业的准确定位,迁否?怎样迁?迁往哪里?何时迁?等等,其中有许多问题要调研和解决。如要考虑迁移地的选择,要考虑迁移地的人力资源,更要考虑迁移地的政策环境等,否则,就容易产生盲目行动,给企业和政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广东就有几家企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企业主跑了几个地方,要么人力资源方面有问题,要么存在政策问题,结果是无疾而终。更有一家企业损失惨重,因为受骗而使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其次,重在*后决策。对于任何一家有外迁计划的企业来说,外迁前一定要做充分地调研,做科学的决策。一般来说,实际外迁的鞋类企业都会做到这一点,他们不会因为中介的招商而盲目决断,也不会贸然投入重金。这才是科学的做法,也是积*的行为。但也会有不少企业,在大势面前处于被动局面,他们对新事物常处于被动思维中,或者是无动于衷,其结果不仅不如先行者,也往往会落后于先行的失败者。有鉴于此,面对这次鞋业外迁大潮,任何一家鞋企都应做全面的、理性的思考和全方位的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