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阜新的行政区划图,在*下端的边缘,你可以找到这一区域。三市交界处,小小的面积,*为不规则的形状。建区时间*晚、区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经济总量*靠后……曾经,这里是阜新各县区中的“老幺”。
然而今天,这里到处都是一片朝气蓬勃、奋力发展的火热景象。产业发展规模初具,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在转型振兴、跨越发展的征途上,这里不但成为了全国**“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更以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和阜新皮革新城的同步建设发展,诠释着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产城一体化,唤醒了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
偶然中往往孕育着必然。机遇,总会特别垂青那些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清河门区的选择,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竟然不谋而合。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傲然出世!
2008年秋季,已经收获了的土地仰望着纯净高远的天空,期待着下一年的吐绿。10月2日,省长陈政高来到了清河门区,此行之中似乎有着某种深意,大家一时还无法“参透”。
省长的行程很紧,清河门区党政领导抓紧时间汇报。当区里的同志谈到要依托清河门区原有的皮革产业基础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建设发展皮革产业时,陈政高会心地笑了:搞就搞个大的,建设一个全国**规模、**水平的皮革产业基地!省政府全力支持你们!
陈政高省长清河门一行的深意“破题”了!清河门区的选择,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竟然不谋而合!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眷顾着清河门。
那么,为什么省、市和清河门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皮革产业呢?
皮革是人类的**件衣裳。人类几千年的制革、用革经验积累到20世纪,皮革产业已经成为一项现代化工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皮革产业在世界经济、文化、就业等方面的地位越来越不可忽视,成为一个常青产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皮革产业格局的转移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繁荣。2008年,我国皮革、皮毛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11亿元人民币,全国皮革产业的经济总量更是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在近30年里,中国鞋类产量增长16.4倍;皮鞋、箱包、皮衣等主要皮革制品出口增长156 0190 2607倍。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6.4亿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中国的牛皮、羊皮、猪皮产量以及皮革服装、毛皮服装、箱包等产品产量均列世界**。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目前,中国皮革行业就业人员已达到1100万人。
毋庸置疑,皮革产业是一个市场巨大、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朝阳产业的优势是“开放”型的,并不会对某一个地区具有指向性和专属性。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和清河门区敢于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结果,是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正确选择——
阜新皮革产业基地所处的清河门地区,向南连接京津、河北,向北面向整个东北地区,向西直通内蒙古乃至蒙古国,向东指向韩国、日本,发展皮革产业可以辐射上述区域,市场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在此建设产业基地,就是抓住了东北亚市场,而这一地区既是传统意义上又是新兴的皮革制品的主要消费区;
近一个世纪以来,清河门的居民大多有经商获利的习惯,这与清河门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清河门区地处阜新、锦州、朝阳三地咽喉要冲,如今区内更是公铁海空交织,交通方便畅达,长深高速公路这一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通道穿境而过,使清河门区成为连接东北、华北两大经济板块和辽西蒙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为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发展建设提供了前提保障;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2008年,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猪、牛、羊出栏量分别为5730万头、908万头、3394万只。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周边地区原皮资源丰富,原皮品质优良,完全满足企业需要;
阜新皮革产业基地供水的主要水源是大凌河和白石水库,为基地供水的大凌河水源目前日供水量为5.5万吨,途经基地的“引白水源”每日可为基地供水5万吨以上,两个水源完全可以满足基地用水需要。此外,汤头河、细河、清河环绕阜新皮革产业基地,通过截潜水源井等工程措施,每日可为基地供水1.5万吨。“引白水源”和区域内的矿井水源开发利用等可为基地发展提供充裕的备用水源;
清河门区能源优势显著。位于清河门区的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厂,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7亿度,装备的两台15万千瓦的供热机组,供热能力达到260万平方米。装备的两台15万千瓦的供汽机组,每小时可生产工业蒸汽200多吨,完全可以满足基地近期用热用汽的需要。
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大胆创新,绝不是“拍脑门”,而是建立在审时度势,全面科学地分析所有内在、外在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的。正是在详尽分析了上述各种“天地人”有利条件之后,才有了今天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的傲然出世。
这**是一项宏图伟业,一个阜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内设制革加工区、革制品加工区、商贸物流区、中心商务区、动力及污水处理区、职工居住及商业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分二期实施,投资约140亿元,*终形成3000万标张制革加工能力及相应革制品产能,生产企业总户数达到约300户,每年实现本地贸易及产品销售额约96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342亿元、税收约75亿元,为社会提供约1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既然作出了选择,就必须风雨兼程。在闲言碎语乃至风言风语中,实实在在的清河门人敏行讷言,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转眼间,阜新皮革产业基地风生水起。
“在阜新建皮革产业基地,行吗?哪里去找项目?哪里去找技术工人?污染怎么办?”建设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的消息不胫而走,各种疑虑随之而来。一时间,清河门区乃至市委、市政府都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压力大,动力也同样地足。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建设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将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确定为全国**“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陈政高省长亲自致信商务部主要领导,促成商务部为阜新皮革产业基地预留了8万吨生皮进口配额;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下发的《关于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支持我国制革工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国家发改委在基地企业项目建设上,也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给予了基地6亿元贷款支持。
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的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省长陈政高先后四次到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调研指导工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帮助推介客商,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巨大支持。省交通厅已明确将8条总长12.56公里的道路纳入建设规划,并已开工建设,同时确定帮助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目前正在抓紧推进……
市委、市政府将皮革产业作为全市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制定了皮革行业国内*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并以*快的速度成立了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办公室,同时专门抽调75名专兼职人员充实到皮革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各部门。
光有“尚方宝剑”还不行。清河门区区委、区政府对此可谓认识深刻。要想打消来自各个层面的疑惑,*好的办法就是加快建设速度,用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的事实来说话。
清河门区委、区政府实行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实现一体化办公,按照“规划、建设、招商、征地”四同时的原则,全力推进基地建设。为加快入驻企业开工进度,清河门区通过建立领导分包责任制、联席办公会、现场协调会等机制,加强对入驻基地项目工程建设的督导和协调,倒排工期、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跟踪督促项目工程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加快了项目开工、竣工和投产达效。
在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为艰难的。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办公室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志与记者说过这样的玩笑话:“我们是‘地下’工作者。”回想起2009年秋季在基地各处见到过的深壕、宽大混凝土渠道和各种管道,记者知道了这句话的分量:现代皮革工业不同于其他工业,对地下各种管道、管线的要求*高,土方回填后,一般人对于地下的工程和投资是无从了解的。即便是这样,在不到两年的有效施工期内,产业基地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经实现了非一般意义上的“七通一平”。与此同时,目前已经完成了清盛街、外环路等8条道路建设,7000延长米,总面积7.9万平方米;完成了一期给水、排水工程,铺设给水管路6765延长米,铺设排水管路9200延长米;企业43栋厂房和综合楼建设工程已竣工26栋,主体完工4栋,正在施工13栋;积*与阜矿集团、华电集团协调,完成了基地供暖、供气工程;环基地绿化带建设现已初具规模。[next]
建设现代产业基地,没有服务平台设施是不可想象的。为此,清河门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配套平台项目建设,积*吸引知名企业总部、商务会展、商贸流通、物流等服务企业进驻,提升基地综合功能,增强基地的集聚效应、承载效应,以皮革产业基地的充分发展支撑全区经济加快发展。目前,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工程技术中心、阜新北方原皮物流中心、阜新北方皮革交易中心、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职工公寓、阜新皮革产业大厦及中心商务区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锦州港物流园区、保税仓库项目目前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栽下了“梧桐树”,还须引得来“金凤凰”。在阜新皮革产业基地重点企业里走上一圈,*大的感受就是“大”:高大的厂房、宽大的车间、巨大的设备,巨额的投资、巨大的产能、高额的产出。已经投产的富国皮革工业(阜新)有限公司,由上海富国皮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占地450亩,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为年加工1000万标张蓝湿革及400万标张牛皮成品及相关产品。一期项目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历时8个月竣工投产。投产后产能为150万标张蓝湿革,可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人民币。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人民币、利润2.4亿元人民币、税金0.6亿元人民币;阜新德裕制革有限公司,由全国*大的猪皮生产企业山东德元制革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投产后,年可加工120万张牛皮、350万张猪皮、400万张羊皮。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人民币、利润1.2亿元,税金4000万元。
此外,“浙江富新”等一批企业的入驻,很好地诠释了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的“吸金”能力。产业基地的建设者们正是通过组织参加相关展会、节会,举办专业招商推介活动等,宣传招商政策,加强了与国内500强及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增强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形成了“领导带头、专业队伍主攻、部门联动”的招商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皮革产业基地累计签约落地企业46户,预计可实现产能4328.9万张,折合产能2028.8万标张。2010年,基地入驻企业实现产值4.1亿元,税金4100万元。目前,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近26亿元。
事物的内在联系决定着时空的走向。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昭示世人,工业化与城镇化犹如一对相互围绕旋转的“双子星”,互为动力,不可分离。阜新皮革产业基地与皮革新城的同步建设,吹响了产城一体化、打造阜新新的经济增长*的号角。
阜新皮革产业基地与皮革新城共生共荣,不可分割。经过深入的思考,清河门区全区上下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基于此,清河门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施“四大战略”、打造“五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即以建设现代皮革新城构建和谐清河门为目标,以项目工作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积*实施“工业强区、人才兴区、项目富区、环保立区”四大战略,全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市委“工业强市”战略,着重加强皮革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 二是做强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打造煤电产业集聚基地;三是充分发挥清河门区处于三市交界,历史上是商家云集的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商品流通基地;四是以一村一品为重点,打造都市农业生态基地;五是完善新城布局,以北山城区为中心,以两镇为两翼,形成“一城两中心”的空间体系,打造东工业、西居住、南生态、北商务的新城区,建设温泉旅游休闲基地。
“十二五”期间,清河门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年均递增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递增5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1亿元,年均递增40%。努力把清河门建设成为全国皮革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建设成为阜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实现现代皮革产业和城市同步升级。
进入6月份,天气开始热了起来,清河门区三期棚改工程建设现场更是热火朝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安置居民近4000户,七十几栋楼同时拔地而起,清河门区从来未有过这样的建设场面。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按照产城一体化的要求,清河门区借助“外脑”,编制完成了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皮革新城发展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以现代皮革基地建设为中心,做强“东工业”的产业布局。到2015年,皮革产业基地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同时完成相应服务设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以制革工业为主导,产业链条完整,后续辐射功能有力的新型现代皮革产业基地。“东工业”区规划完成用地57.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将在5年内完成道路、给水、燃气、绿化和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以建设现代皮革新城为目标,做大“北商务”服务功能区。新建新昌路清河西段、新区路清河西段、清河东大街、清河西大街、清水街、清泉街等“两路四街”,并同时建设阜新皮革商业贸易中心、新星步行街、阜新原皮物流中心区、阜新北方皮革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
……
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曾经拱卫京畿的“戍边门”,今日要成为产城一体的“增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清河门正以高昂的激情、冲天的干劲、扎实的工作,去拥抱无比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