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服装、皮包和玩具等企业来说,他们却很难在临近圣诞节的时候体验到“依旧向好”的快乐——日前,记者采访多位相关企业得知,尽管今年企业的圣诞订单数量与去年相比并不算少,但他们的利润“已经压得不能再低了”,甚至前阶段一直在做“亏损买卖”。
打开小房间的灯,一屋子印有圣诞标志的皮包和圣诞礼品包装盒映入了记者眼帘。“喜欢就随便挑一个吧。”张先生对记者说,“这是我自己厂子生产的,质量还不错。原本可是出口到国外去的,但现在有国外客户‘嫌贫爱富’不要了。我只能叫人载了一大堆货托运到上海来,我准备在圣诞节前将这批货‘脱销’给亲戚朋友。”
张先生是江苏省一位小型皮包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为了今年的圣诞订单,他连续忙了几个月,*近“好不容易”才歇下来。日前,记者在张先生上海长宁区的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今年6月底我们就接到了一些圣诞订单。随后几个月,我们又陆陆续续接到了很多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圣诞订单。”张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说,“直到*近,我们厂才真正歇下来。反正,总算完成了国外客户和中间商的‘任务’。”
“细细算来,今年的订单数比去年,尤其是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多多了。”张先生抿了口茶,接着说,“但日子却比金融危机那年还苦一点。一方面,那些老外和中间商还是以金融危机为由,越来越抠门,压低我们的出价。另一方面,我们今年有点‘腹背受敌’,大大出乎我年初的预料。”
张先生所说的“腹背受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棉花价格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不断上涨。同时,截至今年11月底,棉布、罗纹布等用棉花作原料的布匹价格足足上涨了2/3。
“有一段时间,我多次想换成质量更低的原材料,但国外客户的要求比较高,我怕将来既丢了‘芝麻’,又丢了‘西瓜’。”张先生表示,毕竟,质量不好会影响企业的名声。
张先生表示,“现在,在双重‘夹击’下,我们的利润已经薄得不能再薄了。甚至,部分订单只是维持成本价格出的货物。而且,我现在还在担心部分‘刁蛮’的国外客户会退货,因为每年都会遇到类似事件。如果这样,我都担心今年我的工人拿不到足额工资了。”
张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我现在不寄希望得到‘西瓜’了,只希望通过订单回报个‘芝麻’以‘填饱’我自己的工厂。”
“我也想过转型。但就目前条件下,还是觉得不现实。”张先生表示,“**,转型升级需要的花费,乃至向银行贷款都是问题;其次,没有任何人指导我们进行转型,如果瞎转,转错了怎么办?再次,转型之后我又如何安置原有的工人,怎么向跟随我打拼这么多年的工人和朋友解释?再说,以前我还曾接到相关部门的要求,暂时要稳住相关的就业指标,不能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