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6年,商务部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工程,会同有关部门评定了首批18个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覆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8个产业门类;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支持研发和技改项目1000多项,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国务院转发了商务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的意见》,从自主创新、出口品牌战略、生产体系建设、出口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2006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8.8%和29.0%,分别占同期出口总额的56.7%和29%,结构进一步优化,飞机、船舶、铁路机车、汽车、数控机床、以太网络交换机、移动通信机站、等离子彩电等出口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优化传统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
(一)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2006年,商务部发布《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农产品出口目标和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促进手段,支持60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500多个农产品项目提高出口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园艺、水海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全年农产品出口达3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扩大了农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年,园艺和水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3.7%和17.4%,深加工农产品比重上升至48.3%,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上涨4.9个百分点。
(二) 继续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2006年,商务部配合有关部门调整出口退税率和加工贸易政策,继续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商品的出口。全年,原油、成品油、铝锭出口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1.4%、11.8%、8.1%,价格分别上涨29.2% 、24.7%、29.9%;煤炭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1.7%。2006年前11个月,轻重烧镁、氟石、矾土等商品的出口总量同比下降8.6%,价格上涨4.3%;钨、锑、锡等商品的出口总量同比下降10.4%,价格上涨30%。
(三)保持轻纺产品稳定出口。2006年,商务部积*落实中美、中欧纺织品协议,加强监测分析,完善管理手段,降低了企业中标成本,大幅度提高使用率。全年,纺织服装出口156 0190 2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去年提高4.3个百分点;主要轻工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鞋类出口218亿美元,增长14.5%,家具出口171亿美元,增长26.9%。
三、积*主动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2006年,商务部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修订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和《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实施办法》;积*研究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措施建议。商务部还积*鼓励企业扩大进口机电产品和农矿产品,对缓解贸易不平衡,改善双边经贸关系发挥了积*作用。2006年,我国进口总额达7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0%,自美国、欧盟、东盟和10大经济体以外的国家/地区进口分别增长21.8%、22.7%、19.4%、28.9%,贸易顺差同比增长74.0%,远低于上一年的增幅,缓解了贸易平衡压力,有力改善了国际经贸关系。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自主品牌商品出口
2006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支持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和提高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有关措施。逐步扩大广交会的品牌展区,在美国、英国成功举办了“中国**出口商品展”,支持自主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有力配合了品牌战略的实施。
五、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和管理,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006年,商务部研究完善了加工贸易政策、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路,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将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以及部分加工层次低、污染高、资源能源消耗大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结合“万商西进”工程和**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开展相关配合工作,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改进和完善加工贸易管理,研究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管理、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等新举措。200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达8319亿美元,增长20.5%,其中出口增长22.5%,进口增长17.3%,进料加工进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0%,生铁、铁合金、电解铝、皮革等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