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银根紧缩、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攀升、土地租金提高等各种问题,中国鞋企似乎已经渐渐被逼上绝路。雪上加霜的是,国际各大一线品牌也纷纷将自己下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国转向越南等劳动力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中国鞋企已然腹背受敌,局面令人堪忧。
许多鞋企开始“乱了阵脚”。有的选择另谋生路,整个企业摇身一变,转入他行——如温州鞋企转战LED市场;也有的关门大吉,将手中剩余的资金投资房地产等暴利行业;更有甚者直接卷钱走人。整个鞋类行业显得动荡不安。如今,又有鞋企谋划到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设立工厂,借道东盟,希望将我国与东盟之间的优惠贸易通过政策叠加的方式延伸到更多国家和地区。(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随着自贸区启动,中国与东盟10国相互开放市场,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至0.1%,双方93%的产品贸易关税降为零。)
看好这一政策的鞋企认为:目前,东盟还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自贸区,实现了“零关税”,但中国只与其中的新西兰建立了自贸区。也就是说,国内企业可利用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的自贸协议,到东盟设厂,将出口东盟的商品进行二次加工,改变其原产地属性后再出口至其他与东盟签署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实现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从而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优惠贸易延伸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不过,部分鞋企却并不“动心”。名足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峰表示,如今外贸市场复杂,虽然有渠道可享“零关税”出口,但是,与进出口公司的合作也是一个问题。前些年,名足品牌也曾一度出口美国等市场,当时市场销量也十分可观,然而,正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渠道,虽然一再让利给合作的进出口公司,但是*终进出口公司还是选择打自己的品牌,然后下单给名足公司生产。事实上,鞋企产品出口,即便是借道东盟,享“零关税”出口日、韩等国,进出口公司也不会按原价格合作。有这个渠道,他们就必然会借此为由向生产鞋企压低价格,而由此产生的成本鞋企却无处转嫁,如果转嫁成本至终端零售,在国外的价格优势也就失去了。
借道东盟究竟能不能行得通?具体还得看企业的应变能力。不过,在此提醒一下有意借道东盟的鞋企,小心“大意失荆州”!国内鞋业对东部沿海来说,可能已经是鸡肋。但是,对于中国的中西部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来说却是诱人的香饽饽。包括孟加拉在内已经有不少国家有意进军中国鞋业占领市场。如果东部沿海面临用工荒等问题,是不是可以考虑产业转移到其他地方?如中西部地区,不仅有廉价劳动力,而且有相当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响应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应该能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当你想占领别人市场的同时,很可能别人也正计划着要占领你的市场。所以,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里,出手之前,*好先做好自保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