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5日,俄罗斯自然垄断问题研究所向俄政府提交一份报告。该报告称,现行法律范围内的俄中经济合作会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风险”,中国出口商可能会挤垮俄罗斯包括机械制造业在内的许多经济领域。报告建议政府对中国出口商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采取“技术性调整措施”,对中国公司设置贸易壁垒。
该研究所主任萨阿科扬表示,“俄罗斯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使民族工业免受来自中国商品的不良竞争。”如果不及早采取“严肃的措施”,就会令中俄经济关系“偏离轨道”。2007年,俄对华贸易就会出现逆差--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中国对俄出口156 0190 2607.3亿美元,自俄进口175.6亿美元,俄方逆差17.3亿美元。
该报告认为,目前,俄罗斯的汽车、机床、重型机械、仪器、电机制造业等均已“处于中国产品的威胁下”。
而轻工业领域的“中国威胁”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表现得非常明显,现在这种局面仍在加剧,如在俄远东地区,大规模进口的中国廉价商品已经威胁了俄罗斯的农业经济及食品工业的发展,并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尤其是一些与中国接壤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直接影响。
该报告指出,如果在近两三年内不采取保护措施,**被挤出本国市场的便是俄罗斯的化工和轻工业产品,随后是冶金及机械制造业产品,*终导致俄罗斯很多领域的发展规划不得不收缩,大量工厂倒闭。
萨阿科扬表示,中国产品大量涌入俄罗斯,原因并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俄罗斯自己不能生产这些东西”,而是中国企业利用了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和强大支持。
萨阿科扬表示,中国企业对出口趋之若鹜,是因为能获得出口减税和退税等优惠。据俄自然垄断问题研究所估算,中国对出口的财政支持和补贴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而俄罗斯的这一比例仅为0.7%。
萨阿科扬表示,在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俄罗斯实际上是惟一不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国家,仅2005年就有18个国家(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印度和日本,对中国产品进行了60多起反倾销调查,涉及数千种产品。
近日,俄罗斯一些经济学家和产业界人士接受俄《机关报》、《新闻报》等主流媒体采访时,建议政府务必尽快借鉴西方的做法,实行进口配额制度和反倾销调查措施,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
德意志银行下辖的俄罗斯联合金融集团的市场分析家利萨沃里科则表示,实际上,自然垄断问题研究所报告中建议的一系列措施,如进口配额制、反倾销调查和实行技术调控等,也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俄罗斯“不可推卸的责任”。
来源:《**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