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2002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达46.3(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值),为印度的两倍(印度为22.9)以上。主要原因是,尽管中国的员工工资是印度的4倍以上,但是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提高,只有印度的2倍左右。
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报告,如果把印度没有注册的企业因素考虑进去,印度劳动报酬比劳动生产率下降更快。
而中国则相反,随着中国开始实施每三年*低工资上调一次的新政策,这种低工资的竞争优势面临挑战。
中国过去一直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保证竞争优势。2002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报酬只有美国的2.9%,但是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中每个人的价值增值量)只有美国的13.7%。*终结果是,中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只有美国的21.3%,因此,中国在过去十余年来一直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重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连续3个季度的调查,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目前中国包括纺织、服装、皮革等行业出口的增幅越来越小,同时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业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何平指出,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面临是否还具有竞争力的严重挑战。范·阿克博士指出,中国制造业过去过分依赖低工资发展的优势正在终结,未来的发展需要转向技术和产品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范·阿克博士指出,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是正常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后,服务业配套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整体上看,就业总量还是增加的。
作为世界上两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上一直对彼此怀有微妙的竞争心态。而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度契机,中印双方都表达了以互利合作的眼光而不是相互竞争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的意愿,这对两国提升全球贸易竞争力无疑是有利的。
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调研,印度国内的地区差距比中国高得多,产业集群能力也比中国低,不过范·阿克博士认为,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中国高,在这一点上中国需要向印度学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