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制鞋历史并不短,有2000多年了,但是真正起步是改革开放以后。那时鞋厂是家庭作坊,前店后作坊,人数不多,而鞋也是手工制作的,一个人**8小时做一两双鞋,制鞋的工序只有四五道,而如今却有280多道工序。相比之下,现在制鞋不仅工艺相当细化,而且现在的温州鞋企更重视鞋文化建设,“做鞋就要做文化”成为温州鞋企企业家的共识。如今温州有不少鞋企一掷几百万元或上千万元,打造鞋文化工程,在全国也独具特色。如红蜻蜓集团投巨资建成了中国**家中华鞋文化展馆,后来建成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康奈集团也在鞋文化上大作文章,在全国开展鞋文化巡演;意尔康集团还有自己的鞋道博物馆……温州很多鞋企都有专门的企业文化机构、专业的人员负责推广鞋文化。
郑秀康说,温州鞋企从做鞋文化中,找到了企业发展之路,找到了做大企业品牌的信心。
文化鞋
有科技鞋吗?在今天的温州,一定能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温州有***高新技术企业的鞋企,有鞋科技博物馆、***实验室、鞋类科技研究院等,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运用到温州鞋类产品上,有透气鞋、纳米鞋、运动皮鞋等。郑秀康说,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鞋产量只有2000万双,如今已超过100亿双,占全世界年产量的半壁江山。过去做鞋讲究耐穿,是人去适应鞋,而如今鞋要适应人,不仅要时尚好看,更要讲究健康。而温州鞋企也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研发科技鞋。康奈集团这些年开发出来的功能性新产品,就有舒适型鞋、明孔透气鞋、防水透气鞋、弹性减震鞋、柔性垫底技术鞋、内循环呼吸增高鞋等。奥康集团自行研发了氧循环呼吸鞋、计步鞋、折叠高跟鞋等数款功能鞋。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设计的纳米功能空调鞋也将成为鞋企抗击危机的杀手锏。
也有一些鞋企推出“量脚定制”服务——用电脑技术来采集顾客脚型的三围数据后,再根据顾客的喜好,为顾客挑选合适的款式。更有一些鞋企把定制服务搬进传统鞋店,成了鞋市可圈可点的亮点。
科技鞋
做大做强的温州鞋革协会和温州鞋企正在做好企业的“责任鞋”,那就是自觉地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温州3000多家制鞋企业总产值780亿元,共解决约60万的劳动力就业,如果再算上在外的温州鞋专卖店以及相关产业,温州鞋企安排就业超百万人。
更多的温州鞋企已经进入“道德经营”的阶段,其在积*承担社会责任、捐助社会公益事业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康奈集团先后向慈善事业、希望工程、社会福利事业以及扶贫济灾等公益事业捐资数千万元;“王振滔慈善基金会”于2007年在北京设立,4年来,该基金会已经帮助了3200多名贫困学子实现了大学梦;红蜻蜓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4000多万元,并于2005年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首届“中华慈善奖”;蜘蛛王集团已经向明眸工程捐资156 0190 2607万元,资助中西部地区800多名贫困眼病患者复明。
郑秀康说,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制鞋业就像“候鸟”一样,其发展和转移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如今温州鞋企在收获的同时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做好品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走出去,走上去,与世界品牌同台竞争,是不变的追求,也是打造行业百年品牌的必由之路。本报记者 陈忠 通讯员 王滨
责任鞋
今年是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该协会理事长郑秀康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鞋革协会这20年与温州鞋企一起成长,就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到青春少年,再到肩负重任的青壮年,协会也要像企业一样,做成百年品牌。在这条成就协会品牌的道路上,温州鞋企要做好“三双鞋”,即“文化鞋”、“科技鞋”和“责任鞋”,为树立中国鞋都的形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