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发布的预警信息显示,继2005年6月30日、7月7日欧盟委员会接连对我输欧盟劳保鞋、皮鞋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后,欧盟还将于近期对我纺织面料鞋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
根据欧盟反倾销调查程序规定,一旦立案,涉案企业必须在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15天内提交(送达欧盟委员会)市场经济地位和抽样申请表,否则将丧失应诉资格,其他后续调查问卷也必须在立案后21天和30天内完成并送达欧盟。据悉,商务部十分重视,已决定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和山东省外经贸厅出面,组织相关涉案企业及时做好对欧盟出口纺织面料鞋的反倾销案应对工作。
李玉中分析,欧盟对中国鞋反倾销调查的理由不足,未必成功,但如此频繁的调查、应诉使得中国制鞋企业疲于应对,增加了出口成本。
李玉中表示,欧盟的相关统计数据与中国作出的统计有很大差别。据中国海关统计,欧盟对我鞋类实施的进口监控系统(下称SIGL系统)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经中方分析,欧盟SIGL系统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数据以许可证量代替实际进口量,造成统计数据背离实际情况;二是统计与对比口径不一致,2005年的统计涵盖欧盟25国,而其对比分析的是扩盟前15国的数据。由于统计范围不一致,致使统计数据上表现出中国鞋类进口激增,严重误导欧盟进口商以及中国生产和出口企业。
业内人士称,从相关统计数据来分析,中国内地制鞋市场并非像外界所言是封闭的。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鞋类产品的出口总值为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而进口金额达969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9%。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此外,中国对原料皮、成品革和皮革服装的进口量与进口值也有较大增长。
面对种种贸易壁垒以及越来越难出口的事实,中国鞋业是否考虑过直接在海外市场发展,以跳过“出口”的关卡?李玉中表示,近年来越南、俄罗斯、印度等国确实来华对制鞋企业进行了招商引资,但这不是主流,我国并未制定鼓励制鞋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