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业亟待解决的六大问题透视

百检网 2022-02-11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鞋业格局嬗变*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对于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制鞋传统的温州鞋业可谓是*重要的一年,温州鞋业将何去何从呢?

据调查,目前温州有2000多家制鞋企业,与制鞋业相关的鞋机、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业2000多家,30多万从业人员,年产值700亿元,每年制鞋10多亿双,鞋类生产总量占全国11%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温州鞋业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大的鞋类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鞋都”。然而,用工荒、人才匮乏、公共平台乏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等因素目前也越来越明显地障碍着温州鞋业的发展,使温州鞋企前行的步伐越发沉重,所以,温州鞋业要重现辉煌必须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用工紧张状况****

由于人口红利逐渐势弱,中西部崛起,新一代农民工意识发生改变,新一轮用工荒再次袭击温州鞋业,几乎所有的鞋业都存在缺人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温州鞋业用工缺口超过3万。2010年年末,在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登记的企业用工需求总数为12647人,应聘者缺口达7516人,缺口率近50%。

二,人才匮乏,储备不足

依据人才、产品、赢利的次序,目前,温州中小型鞋类企业面临*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的紧缺,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的难点。部分营销、企划等岗位人才流动性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温州鞋企引进人才的费用增高。二、经验主义作怪,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不够,生活成本太高。

三,温州鞋企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向

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土地供应不足、地域政策的倾斜导致温州鞋业失去了许多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受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政策的吸引,以及一些中西部地区独特的优惠政策的诱惑,一些温州鞋企向中西部转移,无疑会削弱温州鞋业整体发展实力。

四,缺乏鞋业跨越的公共平台。

据对温州36家不同规模的中小鞋企调查表明,30.3%的中小鞋企认为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苛刻,分别比大型企业高出3.13个百分点。中央银行支持中小鞋企信贷政策取向在传导过程中,面临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策略导向的障碍。

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存在差异,外籍鞋企人才大多为无房户,子女不能在城市就读成为现实情况。据对市区156 0190 2607名外来人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来人才无房户占9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温州房价收入比浙江**,购买90平米住房需家庭近16年的收入。同时,温州生活成本高,温州土地昂贵,严重供应不足,阻碍了温州鞋业的拓展。

五,缺乏上市公司,受上市鞋企挤压。

温州鞋企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与其他地区相比,温州鞋企的资本运营之路显得漫长而曲折。目前,温州鞋业品牌直接或间接的行业竞争对手有很多早已上市,如百丽、361度、特步、李宁、双星、安踏、野力、动向、达芙妮等等十余家,他们以资金优势挤压了温州鞋业品牌的市场空间,消弱了温州鞋业品牌曾经所拥有的诸如成本、规模生产、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渠道、品质、适应力、核心竞争力,无情地掠夺了温州鞋业品牌多年苦苦经营的市场。

六,外贸转内销,竞争越演越烈

目前温州约有鞋类外贸出口企业950家,由于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欧盟分阶段对我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诸多原因导致了企业出口成本大幅上涨,温州鞋出口数量减少,已从2006年的2306万双下降到2009年的1100万双。由于一向以价廉而驰骋国际市场的温州鞋受到了强有力的阻击,许多原先专注做外贸的鞋企目光盯住了国内市场,他们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强的牌子,放低价位,涌入国内市场,直接冲击的将是处于市场底部的三、四线品牌,但受灾的将不止于此,随之而来的多米诺效应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竞争。

鉴于温州鞋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振兴温州鞋业发展必须从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入手,群策群力,与时俱进,重点培育,解决好以上六大问题,从而构筑起温州鞋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