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市“莫斯科”市场管理处代表说:“圣彼得堡人早就忘记如何做买卖,而农场主把自己的商品运进城也无利可图,况且他们也不足以填补市场上的所有空缺。”“瑟特内”市场也承认,“现在有80%的售货员岗位空缺。现在还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填满”。
莫斯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市场管理者告诉记者,这里的外国售货员从来没有超过40%,因此新规定**阶段实施对市场影响不大。但是随着4月1日*后期限的接近,空出的位置会越来越多,“那里就不知道是否能承受得住了”。
岗位空缺太多
莫斯科当局已经认识到外国人离开零售市场所带来的麻烦,并且开始着手寻找解决办法。市消费市场与劳务局长弗拉基米尔·马雷什科夫日前对此表示关注,而他*担忧的是那些此前以越南或中国商贩为主的市场。他说:“不知道到了4月1日这些市场会怎么样,因为规定那时市场上应该只有俄罗斯商人。”
莫斯科当局正在想办法解决岗位空缺太多问题,但是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根据莫斯科居民就业管理局的资料,2006年12月初,平均月薪7500卢布的消费品市场售货员岗位空缺大约为4000个,同期登记寻找这样岗位者却只有2000人,其中大多数人还要求工资更高。
呼吁政府留人
在俄远东地区,新规定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更大,特别是中国商贩的离开,更引发对商品匮乏、物价上涨的巨大担忧,当地居民甚至因此掀起了抢购风潮。当局则呼吁采取积*行动,防止市场危机的爆发。在乌苏里斯克,市杜马代表向滨海边疆区立法会议发出请求,希望能够向联邦政府和国家杜马施加影响,允许中国人留在滨海边疆区。邱永峥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早在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生意的规定和相关法律还处于讨论阶段之时,就有众多专家警告说“市场危机不可避免”。这种预言正在变成现实。外国商贩纷纷撤出,对商品匮乏、物价上涨的担忧,已在居民中造成*大恐慌。而在远东地区,当局呼吁政府留住中国人。
新移民法驱赶外商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从200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国人在售货摊、市场以及商店以外的场所进行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全国115个大型露天市场将陆续关闭。从200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外国人将被禁止从事零售业。此外,从2007年1月1日起,外国公民一律将被禁止在俄罗斯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1月15日到4月1日,是外国人撤资缓冲期,外国人在零售市场上的份额会从40%逐步削减为0%。
警力出动整顿市场
俄罗斯广播电台1月14日声称,从1月15日开始出动大量警力,清理从事零售业的外国公民,包括莫斯科市内*大的切尔基佐沃市场。
这个位于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内的日用品批发兼零售市场是中国商人*集中的市场,许多华人在这里从事零售业。2007年7月1日起,切尔基佐沃市场将分阶段关闭。
担心被移民抢了饭碗
从领土上说,俄罗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人丁”一直不太兴旺。目前,美国的人口已经突破了3亿,而只有1.4亿的俄罗斯人口却还处于负增长。因此,移民成为俄罗斯解决劳动力问题的一大途径。
俄罗斯之所以出台这项限制移民的新政策,或多或少是源自本国劳动力的生存问题。他们似乎开始警觉外国劳动力对本国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过大。
俄罗斯的菜市场80%的卖主来自独联体国家。据俄罗斯内政部门统计,目前在俄罗斯的外国劳工数量有2000万以上,其中700万-1200万是非法外国劳工。
华商被迫赔本撤离
俄罗斯新出台的法规让许多在俄罗斯打拼多年的中国商人都猝不及防,许多华商还是要面临赔本撤离的境遇。
为此,中国商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大幅降低商品价格甩货。预计将有10万华商被迫返乡。为了短期内把商品尽快销售掉,来自景德镇的老陈选择用低价抛售积压的瓷器。他说,如果处理不掉,租仓库存放的成本就更高了。
在俄经营眼镜行业的老王说,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老王已经来莫斯科10年,有自己的公司和职员,并且雇用了不少的俄罗斯人。老王不愿意轻易退出自己打拼了近十年的市场,但为谨慎起见,他还是减少了库存。
同时,中俄边境地区包括黑河口岸,一些从事水果、蔬菜等经营活动的中国商人也开始规避风险,普遍采取减少出口批量、增加出口品种的办法,加快货物周转。综合
俄罗斯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生意
十万华商含泪大甩卖 在俄华商颇为无奈
切尔基佐沃市场是莫斯科华人*集中的地方,位于莫斯科市东部近郊,占地超过20公顷,号称世界上*大的集装箱市场。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主要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总人数约为8万人。市场里的中国人有上万人,主要从事服装、鞋帽及工艺品批发,也有少数人经营中国调料和食品。
1月1日至8日是俄罗斯新年假期,全国放假,但市场并未因此显得冷清,依然一派热闹景象,似乎没有人在乎政府*近制定的那些文件。
一位华人女老板边笑着给客人称货边说,“(整顿市场的事)大家都在这么说,可这事咱做不了主,该干啥干啥呗。”一位负责管理市场的俄罗斯小伙子说:“禁止外国人从业是不可能的,那样市场就搞不下去了,我们(这些市场管理者)也要生活、吃饭。”
156 0190 2607年来莫斯科创业的王先生算是这里的老商户了,他*初做皮衣生意,后来做皮革的中亚人越来越多,他就开始做日杂食品。王先生这些年下来还是赚到了些钱,开了两个门面,忙得不亦乐乎。
王先生的店里卖的都是中国货,几乎所有能想到的中国调味品和日常用品在他那里都能找到。此外,他的小店还出售在俄罗斯商店买不到的中国蔬菜,如香菜、小油菜等。
对于俄政府要整顿零售市场,王先生颇为无奈,“什么叫零售,零售和批发怎么区别?谁说了算?现在很多事情还不清楚”。对于被迫撤出的结果,王先生作了估计,“要是市场真把外国人撵走,中国商户肯定都得损失,(每户损失)万八千的少不了,我算倒霉的,还有一个货柜的货,真要甩卖的话得赔两三万美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