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届广交会上,多数订单规模增长缓慢,订单规模“下降一成”是普遍说法。综合数家中小企业进出口流程服务平台行业数据发现,4000余家中小企一季度订单下降一成,广交会“短、小、散”的特点显露无遗。
外贸企业反映排在前三位的困难包括,原材料生产成本提高,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一倍后短期交易风险上升。略为欣慰的是,很多企业家表示不会放弃制造业。对未来决策,有些表示选择走上游,有些选择保持产品路线,进军增长明显的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
订单“短小不精悍”
广交会一期以来,南都记者多次往返展会现场,与分属家电、建材、照明等不同行业的多位展商及企业负责人交流后获悉,本届广交会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交易会首日,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曾经“人满为患”的家电展区,人流不再拥挤,工作人员甚至多于前来资讯的客商。
此前,中小企业外贸服务平台深圳一达通研究团队对4000多家外贸型中小微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珠三角外贸企业订单同比下降近一成,广交会订单呈现“短、小、散”的特点,订单分拆后,企业议价能力进一步下降。
“短暂的订单增多,规模相对稳定的长单比例在下降。进口商观望心态明显,多采取订单分拆的做法。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涨,国内企业利润下降,经营压力明显增加。”深圳一达通总经理魏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
参展企业广东威博电器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说,为了消化国内日益上涨的成本,考虑放弃部分小单,让小单拼接成“大单”后才接手。据部分温州企业负责人反映,今年以来,国外的采购商普遍不敢下大单和长单,转而下小单和短单。
“比如以前客商可以逐月下单,现在可能要一次性下一个季度的订单才行。”威博电器负责海外业务的齐经理对南都记者表示,这样有利于进行统一采购,降低生产成本。
上海上力重工企业有限公司参加广交会已有多年,总裁刘学忠对南都记者说,五年前的广交会客户资源非常好,来的人也很多,通过广交会结识了很多客户。但*近两、三年,客户质量有所下降,散单很多,结算麻烦,成本也高。
新兴市场开始显现规模
能在广交会上拿回多少订单,直接关系到一些出口型企业今年的经营发展。由于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的上涨,不少企业感到左右为难,一方面自己的利润在减少,但产品提价又会让客户望而却步。
多家电器企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变压器、断路器等电器产品售价普遍有5-6%的涨幅。如果加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有些产品实际提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因为价格上涨,客户减少了下单的兴趣。市场呈现浓厚的观望情绪。
南都记者在广交会展馆发现,有些企业订制的宣传单上,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商标名并不一致,讯问后获悉,有些做代工的企业在不同市场会根据当地喜好特点,甚至因“风水测算”等原因而采用不同的推广名称。这些企业多数也没有计划开展自有品牌。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品牌拓展初期要在腥风血雨的市场里厮杀,这要有技术也要有成本。”
“经过对有关趋势结构的分析,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为代工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市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在市场走向上,新兴市场开始显现规模。
江门市骏威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明对南都记者说,玻璃灯具出口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多年来是公司业务的支撑。但近年以来大幅下滑,“公司也算未雨绸缪,从2007年开始就准备进入新兴市场。”
“新兴经济体增长很快,业内认为像巴西、南非这些金砖国家建设井喷期还未到来,成长空间很大。在巴西市场,我们去年灯具订单增长10%,今年一季度已经增30%。”蒋伟明称。
不少企业发现新兴企业商机后,也反映由于接触经验较少,目前还在“交学费”。比如对当地管理风格、政府作风、市场运作规律和特点不甚了解,往往走了很多弯路。外贸企业也反映巴西方面出口维权意识很高。
人民币报价成趋势
恰逢本次广交会之际,央行调整了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区间由0.5%调整至1%,增加了短期交易风险。多家企业对此表示,从长期看,人民币必须加强国际市场地位,但怎么调整“是个艺术活儿”,当前调整,对广交会出口肯定有影响。部分企业表示,今年将坚持用人民币报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汇率浮动区间扩大,短期来看肯定会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成本控制做的不太好的小微型企业产生影响,“企业可以采用人民币报价,近期这一做法也逐渐成为趋势。”
多家大型企业也已经开始了人民币报价,格力电器副董事长董明珠就表示格力两年前就开始人民币报价。她还表示对格力在广交会期间的交易看好,因为公司针对风险,加强研发未来指向性的低碳技术。
广东欧雅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先生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推动企业进一步创新,“如果永远做原来的产品,大家斗价,企业和产品的回报会越来越低。”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对企业建议,可以加快走出去,也可以引入海外合作伙伴来规避风险。他认为,长期看,企业需要加强产品技术,夺取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