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皮坑子”里最后的马具店

百检网 2022-02-11
与邻近的新华南路和龙泉街相比,坤且巷是条隐秘的小巷。鲜有人知的是,巷名在维吾尔语中是“皮匠”之意。解放前,这里曾皮匠云集,每天有几千张皮革在此加工晾晒,以供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制作皮鞋、皮衣所需。

如今,从新华南路进入巷口,除了156 0190 2607年创建的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巷内建筑基本是平房和旧家属楼,没有高楼大厦带给人的压迫感。因鲜有车辆驶入,宁静的小巷,仿佛能够留住时光的剪影。漫步其中,往昔那些皮匠们的生活旧影在居住于小巷中的几位老人的讲述中,一点一滴地清晰起来。


买买江奴尔买买提和他在坤且巷的*后一家马具店

坤且巷

旧称“臭皮坑子”

小巷79号大院里,有处平房院落,居住着60岁的林德、53岁的包金花夫妇,他们是巷子的老住户,祖上从甘肃固原迁来。

林德说,“小巷南边与饮河巷相接,解放前磨河渠流经饮河巷,这为皮匠们熟皮子大量用水提供了便利。皮张密密匝匝晾晒在河边,也成了一道风景。但制革业产生的异味很大,老人们都称这里为‘臭皮坑子’。直到解放后,小巷才渐渐改造成了居民区,‘臭皮坑子’之名也被人淡忘。”

对此,《乌鲁木齐文史资料》中也有记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前夕,乌鲁木齐饮马巷后街(坤且巷)形成了加工皮张的集中区。当时约有50多户人家在这里从事制革生产。

旧时,因为此地临近马市,为小巷内的居民提供了谋生便利。包金花说,她的88岁的父亲三年前去世了,老人曾在马市售卖过骆驼肉,而骆驼皮则转给了邻居小贩或皮匠们。

关于马市,在《话说乌鲁木齐》中如此记述,上世纪初,今育才巷一带是十分兴隆的牲畜交易市场。交易旺季,通常在夏秋时节,上市的牲畜不单有马,其他如牛、羊、驴、骡、骆驼等,一应俱全。该地临近河滩,牲畜饮水也很便利。按此推测,当时牲畜交易屠宰后,皮张未干时便运送到坤且巷,经由皮匠们加工了。

行至坤且巷与饮河巷交接的路口处,有座灰色的清真寺,外墙简朴,规模不大,寺门上方挂着“坤其买力清真寺”的牌匾。在维吾尔语中“坤其”与“坤且”都是“皮匠”的意思,“买力”有“村、小聚落”之意。从寺名,可知此地曾经皮匠云集,小巷得名也应早于此。

寺门前,坐着几位老人和小孩。一位老人说,别小看这座清真寺,它建于19世纪,在乌鲁木齐的清真寺中属于历史悠久的老寺了。

“这座寺还是我爷爷和小巷邻居们一起筹资兴建的呢。”此时,一位叫吾买尔拜科热的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走来,话语间充满自豪。巧的是,他的父亲就曾是名皮匠,他的家紧挨着清真寺。

坤且巷名匠

拜科热皮匠

推开一扇低矮的小门,便是吾买尔拜科热的家。一座小四合院,除了几间平房,院里搭着凉炕,两只猫慵懒地舔舐着皮毛,大缸里种植着无花果树。

吾买尔拜科热的父亲拜科热阿布都拉,现年88岁,由于身体状况欠佳,在卧床休养。说起父亲的手艺,吾买尔清了清嗓子,“维吾尔族人名重名的很多,但一提到‘拜科热皮匠’,过去周边几乎无人不知。这个响亮的名号,得益于家族手艺,父亲是家族第三代皮匠,手艺纯熟。”

凭借好手艺,拜科热阿布都拉养活了一大家十来口人。在吾买尔的记忆中,目前的小四合院曾是个上千平米“大院子”,有两扇大门,盖了很多房间,后来由南疆多个皮匠租住,又将它们买下。大院子渐渐变成了如今仅两百来平米的“小院子”。

关于父亲如何熟皮子,吾买尔还有很清晰的记忆。**是清洗,将皮张浸在水坑中,泡软后将里皮上的附着物用刀子刮去,再用清水洗净,然后在毛面涂上石灰,压在木桶中浸淹,而酸碱的量是熟好皮张的核心“机密”。之后用药水脱毛,再用另一种药水去除油脂,*后是晾晒,共有六七道工艺。有时还需为皮张染色,当时的流行色是棕色和黑色。熟好一块皮子全过程要20来天。每个皮匠的工艺都有各自的秘密,所以自古皮匠算是一门家族手艺。

“有的皮匠浑水摸鱼,熟的皮子乍一看很好,但到了皮鞋、皮衣工匠手里就能试出优劣。而我父亲严把质量关,熟好的皮张角角落落都细软、光滑,韧性好,无论做皮鞋还是皮衣,都很受欢迎。”吾买尔说。[next]

过去清洗皮张是在河边(磨河渠)。解放后,巷子周边居民多了,熟皮子有污染、气味难闻,皮匠们都渐渐放弃了老营生。吾买尔说,“解放后,原先的那些皮匠,有人搬走了,有人另谋生路,也有人故去了,只有我父亲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到*后。”

解放后,拜科热阿布都拉在乌鲁木齐市建筑材料公司上班,应老主顾的要求,还时常利用晚上时间熟皮子。由于不能在河边洗皮张,他便在自家院里砌了水槽。

“父亲熟皮子时好像永远不知疲劳,总是一个人默默做活,就这样一直干到1980年。机械化批量加工皮张后,手工加工显得成本过高了,加之我家人口多了,不具备熟皮子的条件,父亲这才彻底告别了熟皮子的手艺,而周边老邻居们却仍称他‘拜克热皮匠’,他也很享受这个称呼。”

坤且巷背影

*后的马具店

由坤且巷向山西巷方向走,在白大寺旁的小巷里有间没有任何招牌的小店,经营着各种手工皮鞋、皮靴和各种马具。与周边出售服装、日用品的小店相比,显得有些另类。经常路过此店的热扎克艾山说,这或许是乌鲁木齐市区内*后一间马具店了。

小店散发着手工皮革特有气息,一张张皮张在这里变身为皮鞋、皮靴和马鞍、马鞭。门口显眼处码放着手工马鞍和备马用具。见不到马的城市,如此实用的马具卖给谁?

“主要是批发,批发至南北疆牧区,和周边马场。”30岁的店主买买江奴尔买买提有些腼腆,他接手经营小店十多年了,之前这是家老店。

买买江介绍,这些手工马鞍产自伊犁,样式有:哈萨克式、蒙古式和军鞍三种。前两种讲究装饰,颜色花哨,而军鞍则较为简洁。

没有招牌,小店的顾客全为慕名而来,老主顾较多。据周边一些老人回忆,由于南门至山西巷附近曾存在过马市,小店周边曾存在过多家手工皮鞋店、马具店,生意都不错。如今,仅存的只有这家,夹杂在闹市背后的小巷中。

从距离上判断,坤且巷与小店的存亡有着某种的历史渊源。有关皮革,《乌鲁木齐文史资料》中有段有趣的历史话题。公元982年到983年,北宋政府派使臣王延德出使高昌(现吐鲁番地区),见到当地人民把牲畜的皮张鞣制成细软的皮革,用皮革制作靴帽、衣着、腰带和各种用品;同时,还在细软的革制品上,镶嵌上*为精美的金、银、铜、宝石之类的花纹。据王延德说,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不仅他自己喜爱,就连一些外国人也非常珍视。

当时的乌鲁木齐是高昌回鹘王阿萨兰汗的牧区,制革、制裘是游牧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自然,乌鲁木齐的制革工艺远于王延德出使高昌很多年。

1755年,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集团的武装叛乱。当时,驻在乌鲁木齐的清朝军队,为了继续平叛和开发农业生产的需要,从吐鲁番地区招聘了一批制革工匠,利用本地的牛马皮,鞣制成马的鞍子、车辆的套具和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挽具。

如今,皮革制作从手艺变成了工业,而买买江奴尔买买提的小店和坤且巷,却依然保留着“手工制作”的温度。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