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龙年,欧债危机仍在持续发酵,欧盟市场需求的萎缩已经波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外贸企业“订单慌”连着“用工荒”。记者近日走访广州、东莞、阳江等城市,在“世界制造业基地”感受到了凛冽的寒风。
即便是订单较为充裕的企业,日子也同样不好过。“现在企业的整体订单量还可以,但欧洲的订单量有下降的趋势。以前欧洲的订单每月5万件以上,现在每月在2 .5万件左右,欧洲市场的未来前景不明朗,我们担心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广州市锦淋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说。
记者从东莞市外经贸局了解到,受欧美市场低迷影响,东莞企业订单平均下降15%至20%,预计2012年出口订单持平和下降的企业超过七成。而且,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相当部分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如某着名品牌运动鞋的全球生产订单布局,2010年越南首次取代中国成为其全球*大的生产基地,其在东莞*大的代工企业去年出口就同比下降超过17%,而且降幅逐月扩大。
东莞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说,面对经营成本的快速上升,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成本,但是调查显示,东莞仅有21%的企业表示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将部分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而且提价的空间仅相当于经营总体成本上升的20%左右。一项跟踪3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2011年企业出口平均利润率为3.5%,比2010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企业出口利润平均约为2 .7%,比2011年下降0.8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2012年,欧债危机还将继续发酵,欧元将受到考验,制造企业可主动运用金融工具避险,在阵痛中实现转型升级。
专家建议,从短期来看,企业可运用金融工具规避外贸风险:一是企业在接订单的时候要看到欧元波动的风险,明确结算期,提前锁定结算期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二要适时改变结算币种,比如在美元复苏保持相对稳定时,可尝试采取美元结算。三是广泛采用远期结汇、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