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宣布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这在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的泉州市引起强烈反响。
新的退税机制实施后,泉州市一部分享受原17%退税率的企业,明年起的退税率将减少到13%,这无形中将增加外贸出口企业、外资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改革带来的阵痛是不能回避的。
出口企业感到压力
据市国税局退税分局介绍,去年泉州市共有651家外贸公司与生产型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总金额为7.32亿元,办理出口退税的出口量为13.74亿美元,其中外贸公司50家,生产型企业601家。这些企业中,除来料加工的企业没有出口退税外,其他企业都有申请出口退税或“免、抵”调库。另据市外经贸局外贸科介绍,泉州市货物出口中,不存在出口退税问题的加工出口量仅占25%,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对出口退税的高度依赖性使大部分出口型企业都感到了压力。
根据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方面的资料,泉州出口的大宗商品依次为鞋、服装、陶瓷、机电、玩具、茶叶、芦柑、罐头、铁藤、树脂、包袋、蔬菜、成品油等,总平均下调的税率约为3%。其中受到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纺织品、服装、机电,下调的幅度为4%;其次为鞋、陶瓷、树脂、铁滕制品,下调幅度为2%;针织、玩具、皮革、箱包、茶叶、蔬菜则不变,未受到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
出口退税下降1个百分点,出口一美元将少掉一毛钱的出口退税,相应也就必须增加一毛钱的成本。这不仅使650多家出口企业受到直接影响,还将促使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相关企业来共同消化因出口退税率下调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泉州市与之相关的400多亿元的出口也将受到影响。
财政支付能力面临考验
据外经贸人士介绍,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企业出口增量退税的25%由地方财政负担,这将直接考验我市的财政实力,对地方财政构成较大的压力;而地方财政从出口税收中所得甚微,如果出口额剧增,地方财政如何承担出口增量的出口退税呢?这些不能不引起外经贸人士的担忧。
更令人担忧的则是,出口退税增量由地方财政负担25%,对于出口大市厦门必将形成巨大财政压力。而泉州每年有货值上百亿元的产品是通过厦门出口的。厦门是否会因此而对出口中非本地货源采取区别性的政策,对长期以来将大量货物从厦门出口的泉州企业来说,更增加了一份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