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台前一片冷清
(浙江 温岭市鞋革业商会 潘克诚 王丽惠 文/摄)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几年前就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用工荒”现象不断加剧,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温岭鞋业每年用工量在20万以上,去年用工量为23万人,今年据*近调查分析,用工缺口将达5万人,其中针车工占60%。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产业来说,用工紧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大障碍。到目前止,因招工难,温岭全市5000多家鞋业就有近千家没有开工,但大多为小作坊鞋厂。
招工车体广告
招工现状:区域性差别大,企业忧喜不一
为了解全市鞋业的招工情况,笔者深入走访了城东、城北、温峤、横峰、大溪、泽国镇(街道)六个鞋业集聚区40多家制鞋企业发现:今年鞋业招工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存在区域性差异较大,其中横峰街道、大溪镇招工情况较为困难,城北街道、牧屿相对乐观;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喜忧不一。 去年订单稳定,用工环境好,员工待遇高的企业老员工返还率高,招工相对容易;而经营不善,用工条件较差的中小企业却迟迟开工无望。
城东自横峰的横石路一带,挨家挨户都是做内销的制鞋作坊,大大小小约有近千家。"去年我们工人一共有10多人,但现在却只招到1个。”在横石东路的一家小作坊内,王老板很无奈地告诉笔者。为了营造已开工的氛围,老板和老板娘只得齐上阵来充门面。当笔者前去采访时,时值正月二十一。往年此时,这里也车来人往热闹起来了。但今年象王老板这样勉强能开工的也只占到一半左右,大多数的小厂还是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横峰鞋业工业园区集中了横峰街道几十家中等规模以上的制鞋企业,每家厂门前都设有员工招聘点,招聘广告上除了打出各个工种的保底工资外,还抛出了很多奖励措施:熟练针车工在正月十二前到厂上班给予车费补贴;老员工带新员工进厂每人奖100元等等,但是前来咨询的人仍瘳瘳无几。
“我们今年需要员工600人,但现在只招到300多人。缺口在40%以上。”台州石林鞋业是横峰街道的鞋业龙头之一,去年产值达9000万元,工人*高工资每月可拿到五、六千元, *低的也有2000元。即便如此,今年石林鞋业的老员工返还率也只有50%。“今年普工保底为156 0190 2607元,相对去年提升了20%,但还是老员工越来越少,新员工越来越难招。”据林总分析,鞋业的老工人大多数是60、70年代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再加上多年打工的资金积蓄和经验积累,很多原在厂里当管理的工人也在老家办起了针车加工厂。而80、90后的新员工赚钱观念在转变,他们大多都选择工作相对轻松的第三产业,流入制造业的工人就少了很多。
据了解,今年横峰鞋业园区内,绝大多数的鞋企用工缺口*少在30%,*多的达到50%以上。
2010年,横峰有制鞋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为6.5万人,按此比率推算,横峰鞋业用工缺口约为2万人。
横峰是温岭鞋业的发源地之一,制鞋历史悠久,其拥有的鞋企家数和用工人数均位于全市之首。近几年来,由于受土地的严重制约,原有的鞋企厂房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员工的需求,而建造新厂房没有用地指标,土地成本奇高吓人。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后起之秀纷纷搬迁至城北新工业园区、温峤镇的楼旗地区,致使鞋业发展元气大伤。招工难,对于横峰鞋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的情况同样在大溪、温峤等一些地方鞋业蔓延。温峤镇琛山村原有鞋厂147家,就因经营不善及招工难被迫关门,目前只剩下40多家。
对于横峰、大溪等鞋业集聚区鞋企的忧心重重,城北街道、泽国镇牧屿管理区的鞋业老总们相对乐观。“我计划用工700人,现在招到600人,缺口主要就是针车工。只要工资高,待遇好,一个月后员工会满足的。”谈起各地的招工难问题,城北街道飞鹰鞋业老总李定海却显得轻松许多。飞鹰鞋业的新厂房去年刚刚落成,一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宽敞明亮,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齐全。
与李定海有着相同想法的老板在城北不在少数。据他们分析,一者是城北街道地处温岭的交通要道,大石一级公路,泽太一级公路,省道泽坎线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人流量较多。二者是近几年来,城北街道领导班子将经济工作的重心移至鞋业,着力打造了“运动鞋出口基地”等区域品牌,新园区新厂房比比皆是,比起其他鞋业集聚来说,用工环境好,自然吸引力就高。三者是现在的工人外出时间大多在正月二十后,早出来的工人也因在各地比较工资待遇等条件而推迟进厂。
企业解招:招新不如留旧,留人就要留心
人力资源是经济的**生产力,人才问题没有解决好,品质、品牌都是一纸空谈。面对当下人口红利即将终结的时代,如何挽留已懂得“用脚投票”的员工,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这已成为大小企业必须研究而且迫在眉睫的课题。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在解拆招工难时使用的“招术”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台州斯美特鞋业、台州正标鞋等一些企业主动出击赴外地招工,在劳动力富裕的地区合办加工厂,解决针车工紧缺问题外,更多的企业懂得了以制度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
温峤的青苹果鞋业是一家中型内销企业,去年2条流水线所需员工早在正月十八就已招满。今年计划再扩大一条生产线,预招工人200人,目前也只是缺少30多人了。“如果不是在挑选工人,我就早招满了。” 当我们问到这其中的“奥妙”时,董事长陈广安笑着说,早在几年前,他就预感到今后温岭招工将越来越难,所以企业在用工问题上,就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招工不如留人,留人就要留心。留住一个熟练的老员工,既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又可以保证产品品质,成本远远少于招收培养一个新员工。
青苹果鞋业在具体措施落实上主要有:1、提高工资福利。毋庸讳言,工人出来打工为的就是赚钱。钱多钱少是工人愿不愿意在一个工厂做的根本原因。实行工龄奖励制度,每月评比生产能手,定期对优秀员工进行物质奖励。提高工价,让利员工。去年工人的*低工资均在156 0190 2607元以上,*高的技工达到5200元。2、实行怀柔管理。“以人为本,善待员工”, 青苹果鞋业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恪守这信条。他们建立起员工的档案,了解和掌握每个员工的生日和家庭情况。生日当天的员工不仅可以收到老总亲自送于的生日蛋糕和合影照,还可以提早下班休息;家境贫困的员工每年可拿到500元扶助金。每到夏天,实行夏令时,中午放假2个小时供员工午睡等等。3、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现时的民工大多是80,90后,缺乏父辈的吃苦耐劳精神,也较父辈来得挑剔,对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要求很高。青苹果鞋业的员工宿舍每4人一间,每间安装空调,每层设有卫生间,夫妻房还提供自行煮菜做饭。同时公司内设食堂、便利店、公用电话亭、免费热水澡堂;并长期提供免费开水等。4、营造企业文化,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每星期一次,由老总亲自带领全体员工爬山健身;不定期地举办拔河等体育比赛。。。。。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员工的身体,又拉近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是企业对于员工的*美祝愿。
浙江浙诺尔鞋业在用工方面也很注重奖励机制和人性化管理并用的策略。今年年初开工更是慷慨地送出了大礼包,对在规定时间上班的员工进行路费补贴、上班补贴和带薪休假。这些方法促进了招工的顺利展开,保证了2200名用工的百分之百到位。企业在正月初十就正常开工。
应对良策:多方联动,合力缓解招工难
中国人口已步入老龄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产业的全国性兴起、铺开,使得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且越来越严重。招工难, “用工荒”将是长期而不容回避的问题。政府要看到这一点,企业更要认识到这一点。缓解企业用工荒,就要实行多方联动,合力缓解招工难。
一要政府推动。当地政府作为经济政治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制定地方政策时要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解决企业用工困难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出台一些筑巢引凤的政策方针,推动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泽国镇在“留人”方面就推出多项举措。一方面,通过建立职工欠薪追讨机制,严打企业欠薪行为,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为企业外出招工,合办加工厂牵线搭桥,解决用工难问题。同时,筹建十七层高的人才公寓,以每平方米3000—4000元的平价供给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把他们真正的留在泽国。
2010年,温岭鞋业5876家,其中无照经营的企业就有1560家,占26.5%。同时,各地的鞋业集聚区都存在很多地下针车加工厂。这些不按章纳税的小厂作坊,靠着从偷税漏税中挖掘的成本优势,玩着“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的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鞋业正常的市场秩序。每年开春招工时,他们一般都开出比正规企业高出许多的工价来争抢员工,无疑加剧了用工困境。各执法部门及当地街道乡镇,应加大力度打击这些不合法的小厂,取缔或将他们纳入正规生产企业中管理,为鞋业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教育部门应重视民工子弟学校的设置,放宽引进人才子女就近就重点择学的条件,切实解决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读书难问题,为他们免去后顾之忧,安心地投入当地经济建设中。
二要企业主动。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走自主创牌之路,实现从粗放型劳动力价格优势向集约型技术优势的转变。企业利润空间大了,招工难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企业要学会善待员工,尊重员工,用感情去经营好员工这一资源,更要建立健全引人留人机制,用待遇引人,感情留人,求实选人,量才用人,为每一个员工打造公平公正的“用武”平台。
三要商会联动。商会是企业的“娘家”,应该把人才引推工作作为服务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多渠道提供优秀专业人才。加大与职业培训学校的联系,结合产业的特点,整合培训资源,采取校企联办,用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的方式,下大力气为企业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温岭市鞋革业商会几年前就与太平**职业中学联合建办鞋业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创建了“鞋业设计与工艺管理人才培训实训基地”。这将为缓解我市鞋业针车等技能工人的紧缺起到一定的帮助。
四要中介转动。劳动力市场作为中介机构必须要调查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劳动力供求预测,建立信息网,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信息交流、培训、咨询,为企业自主用人,劳动力自主择为提供服务;同时,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县、省内外技术人才的合作、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发展异地劳务基地,为解决招工难开辟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