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鞋子虽然有耐穿性能的评价标准,但却没有舒适度评价标准,企业在生产时也没有可参照的依据。昨天,市质检院在崇州举行国家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四川大学皮革系革制品教研室主任徐波教授对目前鞋类产品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
徐波与他带的研究生对成都部分中小学的200多名师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被调查者有6~7成反映所穿的鞋子不太舒服。徐教授介绍,调查发现目前这些师生所穿的鞋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夹脚;要么穿起来偏大;要么保暖程度差;要么太硬或太软。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人穿着不合适的鞋,其中21%的人穿着的鞋要短于脚长,40%的人穿着的鞋严重变形。
“目前消费者之所以很难买到一双真正意义上合脚的鞋,主要是生产环节无标可循造成的”,徐波说,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关的鞋类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指标评价,目前已有的指标是对耐穿性进行评价。而鞋类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指的是针对一类人群的不同需求。例如,婴儿鞋主要功能是保暖。
目前国内不少鞋企对所生产鞋子的形状、尺寸大小缺乏一个可参考的依据,鞋企要生产一种款式的鞋子,大部分都是试生产一双,找人试穿,觉得合适就进行批量生产。但这种传统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弊病很多。如果成都鞋企生产的鞋到上海、东北等地销售,就不一定适合当地人穿。
据介绍,消费者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会造成扁平足、拇指外翻等情况,儿童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会严重影响脚部发育,甚至会出现畸形。
企业生产某一款鞋时也不知道怎样才能确保鞋子能满足消费者对舒适度的需求,更多的是注重鞋子的款式、颜色和是否耐穿。“我们也希望鞋类产品的国家标准中能有关于舒适度的相关规定。”一鞋企负责人说。
成都市质检院相关负责人称,对鞋子进行力学分析,提高舒适度的相关技术规则目前已经受到国内专家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重视,并有专家和企业提出在国家标准中增加“舒适度”方面的技术参考,如果国内企业和专家普遍建言,“舒适度”有望纳入国标。
据称,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品牌鞋生产公司对不同消费者足部特征和运动着力情况进行力学分析,通过3D技术采样后,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全方面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设计鞋。
徐波教授称,他也正在起草关于提高鞋类产品舒适度方面的标准意见,准备提交到国家革制品主管部门。他认为,国家标准中应该涵盖压力平板测试系统、鞋垫测试系统等涉及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