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第111届广交会为完成今年贸易额10%既定增长目标的预期并不太理想。
素来有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第111届广交会5日正式落幕。据统计,本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人数超过21万,再创历史新高,但受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影响,中短单占绝大部分,成交额环比下滑近5%。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鸿认为,随着广交会受到商贸运行关系的多元化以及签短单现象增多的影响,广交会并不能成为未来外贸下滑的**凭证。
不过,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广交会的数据是未来我国外经贸的一个先行指标,因此,这个数据意味着我国未来的外经贸压力还在不断增大,前景不容乐观。”
“我国对外贸易下行压力很明显,都是国际市场疲软、国际竞争激烈、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黎友焕判断,“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彻底扭转的势头。”
从广交会历届发布的数据看,除2008年金融危机之外,广交会历史上罕见有成交额明显下降的情况。
外贸形势严峻,但与此相反,在内需乏力、投资受限之际,外贸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却受到**的重视,甚至成为稳增长的必选题。
此前,国务院有关领导在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即要求各省市立下军令状,力保全年10%的外贸增速目标的达成。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广交会开幕时的讲话也似乎透露出外贸保十的重要性:“只有千方百计确保外贸10%的增长,才能支撑7.5%的GDP年增速目标。”
但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形势却难言乐观。仅以签下外贸增速“军令状”的七省市为例,今年一季度外贸增速除福建外,其余6个省市的实际增速与预期皆有很多的距离:福建14.8%,上海3.9%,山东3.1%,浙江5.2%,江苏0.3%,江西-1.94%,安徽6.4%。
在现实与预期差距不断被拉大之际,全面打响进出口保十攻坚战被提上日程,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扶持外贸增长政策纷至沓来。据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夏令透露,今年外贸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将继续维持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率。
各地扶持政策也争先恐后出台。比如,江苏省已出台了8条措施支持外贸,具体包括: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加快出口基地建设;通过进口博览会增加进口;各市、县政府帮助企业争取订单和项目;增加政府在贸易洽谈及解决摩擦中的作用,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加快审批程序和通关便利化;加强企业指导等。
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在淮主持召开皖北六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外贸工作事关安徽崛起大局”,要求各级政府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
对于这种重视程度,黎友焕却表示不以为然,“实际上,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情况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即使出现下行压力,增长速度放慢,太正常不过了。无需太过的紧张,更没有必要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扭转。”
宋鸿却认为,作为当前拉动就业的一个推手,外贸对整个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出台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外贸具有一定的增速非常有必要。
对于舆论热议的出口退税政策,宋鸿指出,在外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因为这对外贸企业的发展将是釜底抽薪。再说,出口退税政策是一个中性政策,在中国已经征过税,在其他国家再征税,存在重复征税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