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招工难”已经成为制约鞋等传统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不少企业甚至出现了因“工荒”而机器设备闲置、生产流水线无法正常运转的局面。特别是制鞋的一线车工队列里,由于工作辛苦,所以即使工资待遇已经相当丰厚,企业的招工情况还是不理想。人力资源构建俨然成为鞋企业务拓展规划中重要的组成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的现状,探索一条人力资源引进长效机制,一些鞋企及时调整了招工方向,开始考虑从职业技术学校批量引进人力资源,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校企联手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一毕业甚至还没毕业就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对企业来说,则解决了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对校企双方来说,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这种“借鸡生蛋”的人力资源引进模式,或许可以解决当前一些“招工难”的瓶颈,建立制鞋企业人力资源引进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记者在在泉州一家制鞋企业车间看到,站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大多是年轻面孔,他们操作熟练迅速,组装车身得心应手。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动手能力强,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岗,现在他们平均收入都在每月156 0190 2607元左右。这家鞋企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轻工人大多来自中职学校,毕业前,由企业进行面试,合格的学生到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按需求办理劳务用工手续,如今,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车间技术骨干或班、段长。
另外,记者了解到一些制鞋企业缺哪样的技能人才,学校就有相应的课程培训。记者在泉州纺织学校看到,有些教室里摆着各类机车,这是专门为学生准备的,学生学完理论课后,便可直接上车操作。学校有关负责人说,学生们用这些机器学习操相关技术,毕业后直接就能上岗,根本不存在“脱节”。
毫无疑问,人力资源对于鞋企做大做强起到了助推作用,这是一个一个不争的事实,明智的鞋企会将构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源头。员工是企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缺失员工就意味着鞋企的生产能力不足,致使企业无法按进度安排准时完成订单任务,从而引发交货延期、客户索赔等影响企业信誉的情况,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身的发展。鞋企只有真心实意地为员工着想,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才能吸引和留住员工,从而为企业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