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鞋业联合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德国共进口2.35亿双鞋,其中1.07亿双来自中国,约占进口总量的45%,高居首位。同期,德国从越南进口了3500万双鞋,约占进口总量的15%。
谈到亚洲生产的鞋的不足之处时,海德认为,亚洲生产商往往为了降低成本而按照较低的质量标准选择皮革材料,这导致鞋的质量无法达到**水准。此外,亚洲产地和欧洲市场相隔遥远,亚洲生产商对欧洲销售市场行情反应较慢。受到运输不便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生产商有时会错失商机。
他表示,德国和欧盟对有关鞋类的有害物含量技术标准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有害物含量不超标是进入欧盟市场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海德说,在外国产品竞争的压力下,德国鞋业生产商已针对市场形势作出战略调整。本土制造商仍在继续进行结构转型,保留价值含量高、能够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的品牌产品,其他产品大都搬到生产成本较低的葡萄牙、罗马尼亚等东南欧国家和亚洲国家生产。
资料显示,30年前,德国制鞋工业约有700家生产商,9万名从业人员,如今已减少至约100家生产商和1.3万从业人员。2004年德国本土鞋业生产规模仅为9亿欧元左右,不到德国鞋类进口额的四分之一。
海德还强调,尽管德国市场上进口鞋占绝大多数,但其中许多是由德国生产商设计或是德国生产商的品牌。与此同时,面对外国产品的激烈竞争,欧洲生产商必须进一步发挥其创造性,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
来源:央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