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16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大约有2800万新生儿降生。专家分析认为,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每人每年平均消费4双鞋,全国每年童鞋的消费量将近16亿双,如果每双鞋平均价格30元,市场每年拥有大约500亿元的消费规模。因此,中国童鞋领域不论是消费还是生产,目前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童鞋产业三足鼎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世界鞋业产业重心由欧美、韩国和中国***地区向祖国大陆的转移,中国成为制鞋大国,而广州、泉州、温州经过20多年的鞋业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成为中国鞋业生产的三大“鞋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中国的童鞋产业是在成人鞋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产业集群与整个鞋业产业布局基本相同。但三大“鞋都”各有千秋——泉州地区童鞋品牌档次高,广东童鞋价位优势好,温州童鞋除皮鞋优势外,其他方面则介于二者之间。泉州拥有像
中国是世界制鞋大国,但还不是制鞋强国,童鞋也不例外。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童鞋市场由于品牌缺失严重、竞争力较弱,大多童鞋品牌在三线、四线城市销售,而国内的一线、二线城市基本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如BBG、米奇、
实际上,像BBG一样,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中国童鞋市场的国际品牌非常多,在群雄逐鹿的童鞋市场,国外各大鞋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欲争夺这块市场大蛋糕。而与之相反的是,国内的童鞋品牌被人熟知的却寥寥无几,尽管许多鞋企斥巨资进行各种宣传推广,但效果微乎其微,强势的主导品牌始终没有成长起来。
国内童鞋品牌缺失,一方面是童鞋产业发展较晚,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内的童鞋品牌缺乏核心市场竞争力,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战略规划,从而阻碍了童鞋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国内童鞋产品居于中低档位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童鞋产业的规模和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还是整体落后。
设计研发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拥有上万家制鞋企业,但真正专业做童鞋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也不大,对研发投入也都相对不足,大部分企业都是以成人鞋理念设计生产童鞋,很多童鞋从款式到材料,都是参照成人鞋来制作的,相当一部分童鞋存在前跷过大、鞋底硬厚、鞋跟过高等问题。
事实上,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的成长发育阶段,鞋的合适与否,对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一双好的童鞋,不仅要保护脚免受外界侵害,而且要符合儿童脚部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机能的特点。业内人士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婴幼儿在12〜14个月的生长过程中,他们的步子很小,腿抬得很高,脚尖先着地;大约2岁的时候,可以大步行走,没有明显脚尖着地的现象;在4〜5岁时,腿部动作连贯,能够较稳定的进行从脚跟到脚尖的着地动作过程;约7岁以后,步长稳定,两脚的间距小,只有很少的脚尖点地的动作。所以童鞋(尤其是小童鞋)应有一定的明显的前跷,以防止脚在行走中戳地。但这个前跷应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到合理高度,而且鞋跟不能过高,鞋底不能过厚和过硬,以免影响儿童的行走和脚的发育。专家认为,鞋的健康功能关系到对儿童脚的基本防护,如舒适性、减震、防滑性及平衡性等。童鞋企业应该针对儿童生理功能及运动特性去研究与设计鞋的功能。
鞋的舒适与否,在于设计生产环节,而鞋的健康与否,则在于其品牌的理念和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一些优秀童鞋企业已经意识到,并正在为此作出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