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近一则报道,去年衣着内需销售不太乐观,很多企业存在库存的现象,不知道您对这样新闻和消息怎么看?
王天凯:不仅去年,今年上半年。整个经济增速平缓,消费需求不足,对市场需求都有影响。但企业评价不一,企业自身是关键。
*近我也看了国际上一些知名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其中包括麦肯锡的分析:说现在没有人怀疑,消费品行业将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市场。它从年龄分析开始,80后到2020年40岁了,70后已经50岁了,60后进入老龄层次了,这样一个新兴消费群体,在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把握好由于地区差异以及年龄差异对消费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变化,是企业突围的关键。做企业一要看长远,二要把好时机,三,产品针对性强。对未来充满信心,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华网记者:现在的局面是优质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大企业,中小企业怎么办?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把他们带动起来?
王天凯:从这几年发展来看,我们资源优势集中趋势非常明显。*近一些企业分析显示,大企业优质资源比重增加,中小企业资源短缺。中国未来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应该是大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大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为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所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我们讲是公平连接、共赢发展的区间。即便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中国37000户规模以上企业,仍然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还要生存、还要发展。我们更多的应该面对中小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包括信息、技术、人才培训。
棉花差价大,棉农未得利
新华网记者: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大家都很关注棉花管理的政策。现在棉花价格国内外差异大,导致了行业总体处于不利境地,很多人呼吁调整产业政策,您怎么看?
王天凯:棉花问题,我们行业持续的在反映。当然对于国家来讲,它的初衷是保护农民,因为农民现在种棉花的成本不断在增加,所以国家采取的定价收购政策。我想初衷保护农民谁都支持的,但是这个政策和整个国际上的棉花价格体制是相违背的。国际上棉花价格是供需关系做决定,我们是国家定价在做。所以两年收储下来造成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上高了一大块,这两年中间*高差价高到了价格6000块,低的时候也是4000块钱左右,这个价格相当于整个棉花的三分之一左右。
直接带来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开不起来的,市场棉花价格差,导致国内有些企业少用或不用棉花,导致现在收购的棉花库存很多。目前放储量达700万吨左右,但新一轮收储又要来了。这个体制实行了两年,我们认为不可行。财政负担严重,农民没有得到完全得好处。
新华网记者:相关部门有对这一政策关注并重新制定吗?
王天凯:现在没有改变迹象,一个棉花要八九个部门来共同表态。实行到现在,大家已经觉得压力巨大。所以未来可能会采取棉花直补的政策,直接补给农民,保护农民利益。回归市场原有竞争,用事实证明。我希望国家能够尽快推进这个政策。
图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现场回答问题 新华网记者牛鹏飞摄“走出去”如何“走得稳”?
新华网记者:您认为目前纺织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走出去”的问题?
王天凯:中国纺织品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这是一个趋势。走出去多慎重:
**,现在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比较广泛,涉及到棉纺、毛纺、服装、针织、化纤等。既有到东南亚地区,越南、孟加拉,也有到发达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走出去从投资形式也多样化,有做加工基地的,有投资原料基地的,有的是纯粹经营加工的,也有收购了一些国际上先进加工技术等等。但是总体上是立足于产业链互补的角度,对走出去的企业或者说从整个行业来讲,我认为还是少数的。
第二,所在国包括它的政治、经济、法律、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各个方面,还没有具备中国纺织业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大量走出去、大量接受的程度。
第三,在于我们自己。我们企业真正有跨国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是少数。现在走出去的企业应该说是比较强的,不是说谁想出去就能出去的。我们不可能把这样大的一个行业在短期内加工能力都往外搬,如何而是做好自身,才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
中国纺织业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到服装,甚至于纽扣,可能在一个产业园区就可以完成。当然中低档产品加工能力,在不长的时间我们会转移出去,原因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确实比有些国家高得多。这些调整其实是在进行当中,可以到国际上看一下,中低档产品没有中国造的了。我们现在还有一种方式投资搞了一些棉花基地、羊毛基地,包括收购国际上的一些渠道,以及先进制造的一些技术。在进口这方面加快步伐。
新华网记者:现在市场上通过标榜一些进口面料来卖高价,是不是我们的进口面料就是优于国产面料?造成这个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王天凯:对待面料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国内面料和进口面料有差距,但不是普遍的。国内企业一直非常注重面料的开发,在这方面也有很大进展。甚至有些企业做出来的面料国际上都做不出。比如山东鲁艺棉纺厂用鲁艺做的一些面料,价格都要定到几千块一米,达到**水平。这就说明现在我们的面料在技术上和国际上并没有技术差距。
如果说有差距,主要还是在设计上。1.国内产品在原料的选用、色彩的配比,确实看起来与国际上有差距。2.我们有些毛料,特别是有些毛纺面料可能在手感当中也不及国际产品。但是我觉得这两个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到今天,并不是克服不了的问题。至于现在进口面料价格高一点,国产面料价格低一点,这个情况是存在的。这里我说两点:**,本身承认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普遍差距。第二,更广、更全面的角度看待这个差异。至少我现在去买衣服,我不会去迷信进口面料,我认为国产面料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另外,从价格上也不是进口产品就应该比国产的贵。国人现在消费观念更加理性,不会盲目选择。
新华网记者:在大家观念中纺织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衣着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是大家所熟知的,但产业用纺织品功能和用途还不了解,您能不能就其未来的用途以及行业创新发展渠道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天凯:就行业创新来讲,我们在未来发展,科技、
我曾经讲过,产业用纺织品实际上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为什么这么讲呢?神九、神十,很多都是用产业用纺织品,现在空气PM2.5过滤材料都是我们的产业用纺织品。这些在未来发展当中,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其中在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在推进,内需市场等都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机遇,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在未来、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真正把我们国内产业用纺织品推向主流市场,带入百姓生活中将是我们行业的发展目标。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