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张謇杯·2014国际家纺产品设计大赛

百检网 2022-02-17

  25日下午,经过**半的忙碌,张謇杯2014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的评选工作告一段落。10多位评委专家从幕后走向台前,与设计师们面对面,分享大赛成果,展望行业未来。

  规模*大,作品水平高

  今年是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在通连续举办的第9个年头,“规模*大、水平*高”是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副会长、本届大赛评委会副主任靳玉堂的评价。

  今年4月开赛以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100多家企业和个人300多套(件)参赛作品,涉及家用纺织品的各个门类。参赛作品有来自大东、红豆、孚日等中国**产品企业,也有来自美、英、韩等8个国家,南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理工等高等院校学生也踊跃参赛,“学生作品的水平越来越高,这是家纺行业未来的希望。” 靳玉堂说。

  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高郎根介绍,今年的参赛作品原创性比以往都要明显,取材广泛、研究深入,风格趋向于多样化、差异化,“有作者深入研究了汉唐文化,并运用到作品中;有的作者表现出对国际流行文化的灵敏反应,也有人大胆尝试将珠宝、手工等多门类艺术融入家纺设计。”

  中国家纺协会副秘书长何锋也认真研究了今年的作品,海门一家企业的创意让他印象深刻:将网络中的表情符号笑脸及当代艺术家画的笑脸,运用在家纺产品中,形成一个微笑系列产品,“这就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文化,是可以推广的。”何锋说,参赛作品中也存在工艺过度复合、对流行的盲目跟风等问题,需要设计师们引起注意。


  简单是美,实用亦是美

  今年大赛的主题是“美缘”, 要求诠释现代家纺产品在色彩、艺术、形态、韵味等方面体现出的自然和谐之美。

  “简单即美。”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王庆珍说,大赛的主题就是要设计师在作品中体现自己对美的体会。

  很多设计师很重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美,这是民族化产品开发的大方向,本次参赛作品中也出现了大量中国风作品。一套名为《回首》的床品,用了绣花的工艺和手绘的方式来表达山水画的意境,“其中一个枕头使用了喷墨打印的工艺,如果设计语言再简化一些,作品会更精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霍康希望设计师们通过*简单的设计语言充分表达意境,并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性。

  怎样使“作品”变成“消费品”?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龚建培的建议是:花更多时间去学习、吸收,去探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比如针对小孩踢被子的问题、老人有护肩的需求专门设计改良产品,或者从旧物利用的角度将旧床品改造成新产品,“实用才会美。”

  在已经三次参赛的紫罗兰家纺设计师汤钦看来,比赛设计能表达自己的理念,作品也可以投入生产,两者并不矛盾,“我也有作品赛后投入生产,销量还不错呢。”

  改革创新,推广中国风

  近年来家纺业发展迅速,大赛也必须做一些改革,才能吸引更多的参赛者,从而推动行业发展。年初,中国家纺协会对4个地区19家中国**家纺企业展开调研,搜集建议,“*终将今年的主旨确定为梳理和总结自主设计经验,推广中国设计风格,扩大设计的影响力。”何锋说。

  当天的评委专家与设计师的互动活动是一个创新,“这么多专家面对面给我们指导,很有收获。”金太阳公司年轻设计师杜晓响说,也会在今后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专家们的建议。

  此外,今年大赛的《获奖作品集》将对外发行,扩大阅读受众面,传播中国家纺文化和先进理念;获奖作品也将在上海家博会展示和宣传,增强大赛的影响力。

  如何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希望能够继续拓宽参赛者的范围,“更多国外的设计师来参赛,才能看到我们差在哪里,激发我们的活力。”江南大学教授张毅则建议设计师设计作品要有前瞻性,“产品不但要适合消费者,更要引导消费潮流,才能真正提升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能力。”

  从2006年开始一直参加大赛的圣夫岛家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让设计师参赛并不是为了拿奖,而是希望他们在这个平台开阔眼界、提升自己,“我们也希望在大赛中,设计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专家们互动,获得更多的指导。”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