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申诉和申诉机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表明现有纺织服装企业申诉机制还无法通过现有申诉渠道加以处理解决。主要原因是企业并未完全接受这种申诉机制,再则,以行政调查来解决的方式不被工人信任。《报告》是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中部省份的6家纺织厂开展访谈、问卷填写等调研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现有纺织服装企业申诉机制所处理和解决的主要是生产性、生活性问题及行政人事问题,涉及工人关键利益的申诉,如超时加班、休息日偏少、加班费发放不合标、计件工价不透明等,还无法通过现有申诉渠道加以处理解决。此外,申诉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与行政程序交叉在一起,以行政调查来解决的方式不被工人信任。
“长三角、珠三角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但近几年也有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内陆省份转移。选取这三个地域,既能保证研究对象覆盖到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领域,又希望能尝试研究不同地域在申诉管理上可能存在的差异”,《报告》称。
纺织服装行业是传统经济支柱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2000多万的工人,而其中80%为农民工。近年来工人通过法律诉讼、公众关注等外部途径寻求权益保障的现象增速很快,“但无数事实证明,当劳动纠纷超越企业围墙范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严重消耗社会成本的零和博弈,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双重受损,工人的劳动权利和生活幸福被严重影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说。
劳动纠纷在企业内部的非对抗性处理的另一种方式,即在企业内部建立非司法性申诉机制,开始受到重视。《报告》将“申诉”定义为“工人就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工作内容、生活条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人际关系等问题,向工厂提出的各类抱怨、不满、要求和改进建议”,“机制”则为“在工厂内部如何处理员工申诉的‘渠道’和‘方式’,及其得以运行的‘过程’”。
工人对申诉持消*态度
根据《报告》,工资低和计件工价不透明是工人反映较多的问题。但关乎工人切身利益的工资问题,“大多数工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主动触碰”,“工人更看重与工厂的‘和谐关系’,虽然这种和谐可能意味着在自身利益下进行妥协”。
《报告》分析,工人自身对申诉的消*态度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有工人提出加工资后被解职;
达到预期后的自愿承受,只要收入达到预期标准,便不会太在意;
问题得不到解决后的消*失望,有很多工人表示,问题得不到解决;
耻於言利的传统观念;
从众心理;
年龄和家庭因素等。
行政调查式处理难获工人信任
《报告》发现,工人的同一种申诉能多渠道表达,既可以直接反映给班组长或中、高层主管者,也可以通过意见箱、行政或人事管理部门等渠道反映。申诉渠道结构扁平,工人申诉可直达高层管理者。但除非涉及重大违规,一般对申诉的处理缺少一套可供参照依循的管理制度。
申诉的处理结果也不透明,何种申诉工厂不能解决,工厂并没有明确告知工人。各种申诉渠道或方式虽然存在,但没有明确让工人知晓。
现有渠道处理和解决的也主要是生产性、生活性等问题,涉及工人关键利益的申诉无法通过现有渠道处理。工人对於申诉表达出不满和不信任的态度。
郭军坦言,事实上申诉机制的建立还没有被很多企业接受,“因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目的显然是挣钱,很多人不愿意建立看起来比较麻烦的制度。”但他同时表示,“企业确实是需要它的,如果你不建立沟通与申诉机制,可能就会面临富士康跳楼的问题、南海本田的罢工问题、甚至某企业员工把老总殴打致死的事件。”
郭军指出,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上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随心所欲。“很多投资者、经营者认为员工是我买来的商品,没有必要与员工建立沟通机制”。但现在经营者必须改变看法,企业员工也是一个有诉求有人生期待的人。
为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倡导尽快在国内推广申诉机制的设立和运行,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