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桑蚕产业的发展受限,与之息息相关的丝绸产业也处在转型之中--根据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2004年到2014年,出口茧丝绸交易额,从10年前的250多亿元,跌到了去年的不足100亿元。
"但这并不代表丝绸产业的萎缩,因为虽然出口额在下降,但国内市场对丝绸产品消费需求却在不断提升。如今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发展,这对丝绸行业来说也是一大福音。浙江的丝绸企业近几年也在转换经营思路,在打造
事实上,不论是上游的桑蚕业还是下游的丝绸业,如今都在"突围"。
重现"桑基鱼塘" 给蚕宝宝供食
好茧产好丝,对于丝绸产业来说,蚕丝来源是安身立命的大事。
"上世纪80年代,浙江蚕桑产业发达,好丝基本出口,内销企业抢不到本地好丝,只能到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去收购茧子;现在,行情正好相反,浙江丝品质低,西南省份的茧丝品质赶超我们。"浙江达利丝绸的董事长林平非常重视茧丝的品质。
胡海平也认为,蚕茧产销面临着质量提升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养殖办法效率越来越低,向技术要生产力是正确的"姿势"。去年6月,来自浙江湖州的"桑基鱼塘"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让这套传承千年的古老生态农业模式,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地区是典型的水乡泽国,这种地理环境其实并不利于植桑养蚕,尤其是现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对桑树栽培环境要求甚高的桑蚕产业(喂蚕的桑叶不能受农药、化肥污染)更是捉襟见肘。而桑基鱼塘是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高效人工生态系统(见图)--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桑基鱼塘,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正月、二月要管理桑树,放养鱼苗;三四月为桑树施肥;五月养蚕,六月卖,蚕蛹用来喂鱼;七八月鱼塘清淤,用塘泥培固塘基;年底几个月除草喂鱼。村民们循环着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根据时节的变化统筹安排农事活动,正是"桑基鱼塘"的核心。
当丝绸恋上互联网 浙企不断求新
"浙江丝绸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0%,年贸易额达13亿美元。目前,从本省看,桑园基地不断缩减,蚕茧产量下降;从全国看,我省蚕桑占比下降,数量优势不再。浙江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要转型升级,浙江的企业和政府都要努力,但关键的还在丝绸企业。"胡海平说。
浙江丝绸的几块金字招牌也都在推陈出新,比如为了突破传统,浙江省***嘉兴"金三塔"丝绸就在真丝产品的功能性上做突破,生产的真丝安全裤、真丝轻塑身内衣、真丝秋衣秋裤等产品,完全颠覆了之前真丝不抗皱、难打理的印象,和普通棉麻制品一样有弹性,很舒适,一直在淘宝天猫上进行销售,一年能卖出几万件。
去年秋天,另一个丝绸名企万事利更是将触角伸向手机移动端,在行业内首创"中国好丝绸"丝巾B2C营销平台。
消费者通过网购可以实现私人订制(C2B模式),从图案、用材的选择,到设计方案的确定,再到生产进度的跟踪乃至产品的交付等一系列的流程。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