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GB/T31723的本部分通过把规定的电压和电流施加到电缆的屏蔽层并测量感应电压获得表面转移阻抗的方法,来确定金属通信电缆的屏蔽效率。 使用常用的高频测量仪器进行测量,频率范围可从几千赫兹到1GHz或以上。英文名称:Metallic communication cable test methods—Part 4-6: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Surface transfer impedance—Line injection method
标准状态:现行
中标分类: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件>>L26波导同轴元件及附件
ICS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设备用部件和附件>>33.120.10同轴电缆、波导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布日期:2015-06-02
实施日期:2016-02-01
出版日期:2016-02-01
页数:20页
前言
GB/T31723《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的电磁兼容部分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4-0部分:电磁兼容 表面转移阻抗和屏蔽衰减之间的关系 推荐限值;———第4-1部分:电磁兼容 屏蔽测量的介绍;———第4-2部分:电磁兼容 屏蔽和耦合衰减 注入钳方法;———第4-3部分:电磁兼容 表面转移阻抗 三同轴法;———第4-4部分:电磁兼容 屏蔽衰减 高达3GHz及以上频率的屏蔽衰减测量法;———第4-5部分:电磁兼容 耦合或屏蔽衰减 吸收钳法;———第4-6部分:电磁兼容 表面转移阻抗 线注入法;———第4-7部分:电磁兼容 转移阻抗、屏蔽或耦合衰减 管中管法;———第4-8部分:电磁兼容 容性耦合导纳。本部分为 GB/T31723的第4-6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2153-4-6:2006《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4-6部分:电磁兼容表面转移阻抗 线注入法》。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将原文中所有的外部电路及外部系统的相关参数用下标1表示,所有内部电路及内部系统的相关参数用下标2表示;———将5.4.4中的“负载阻抗R1”更改为本部分中的“负载阻抗R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0)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鹏、吴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