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GB/T5169的本部分给出了依据预选试验为制造成品而评估和选择备选材料、元件或组件的导则。 本 部分说明在成品设计阶段,预选给出了评估试验样品性能的比较着火危险试验方法,以及用于材料、零件、元件和组件的选择方法。同时,本部分进一步描述了标准化试验方法如何用于*小化电工电子设备着火危险的判定程序,并陈述了应考虑成品的预期着火反应性能,以及与成品性能相关的环境条件可能存在的影响。英文名称:Fire hazard testing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Part 9:Guidance for assessing the fire hazard—Preselection testing procedures—General guidelines
标准状态:作废
替代情况:替代GB/T 5169.9-2006;被GB/T 5169.9-2021代替
中标分类:电工>>电工综合>>K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ICS分类:13.220.40;29.020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布日期:2013-12-31
实施日期:2014-07-13
作废日期:2022-05-01
页数:16页
前言
GB/T5169《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1部分:着火试验术语———第2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总则———第3部分:电子元件着火危险评定技术要求和试验规范制定导则———第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 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第9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预选试验程序 总则———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第12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第13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材料的灼热丝起燃性试验方法———第14部分:试验火焰 1kW 标称预混合型火焰 设备、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第15部分:试验火焰 500W 火焰装置和确认试验方法———第16部分:试验火焰 50W 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第17部分:试验火焰 500W 火焰试验方法———第18部分:燃烧流的毒性 总则———第19部分:非正常热 模压应力释放变形试验———第20部分:火焰表面蔓延 试验方法概要和相关性———第21部分:非正常热 球压试验———第22部分:试验火焰 50W 火焰装置和确认试验方法———第23部分:试验火焰 管形聚合材料500W 垂直火焰试验方法———第24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绝缘液体———第25部分:烟模糊 总则———第26部分:烟模糊 试验方法概要和相关性———第27部分:烟模糊 小规模静态试验方法 仪器说明———第28部分:烟模糊 小规模静态试验方法 材料———第29部分:热释放 总则———第30部分:热释放 试验方法概要和相关性———第31部分:火焰表面蔓延 总则———第44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着火危险评定1)1) 该部分尚在制定计划中。本部分为GB/T5169的第9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5169.9—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9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预选试验规程的使用》,与GB/T5169.9—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有关“预选试验”和“非正常热”的术语和定义(2006年版3.3和3.4);———修改了产品设计考虑预选的原则的内容(见第4章,2006年版第4章);———修改了预选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的内容(见第5章,2006年版第5章);———修改了预选中与危险评定有关的因素的内容(见第6章,2006年版第6章);———修改了附录A 中适用于预选的试验方法举例的内容(见附录A,2006年版附录A);———将附录B中“预选试验应用于电视机着火性能要求”的示例改为:“预选试验应用于信息技术设备(ITE)防火外壳材料的可燃性要求”示例(见附录B,2006年版附录B)。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0695-1-30:2008《着火危险试验 第1-30部分: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预选试验程序 总则》,但按GB/T20000.2—2009的规定作了少量编辑性修改,并删除了第1章中*后两段资料性内容。本部分为与现有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9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预选试验程序 总则》。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0)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武汉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兰娟、吴倩、武政、刘建瓴、张效忠、张元钦、毕凯军、王忠义、何益壮、田国英。本部分于1993年首次发布,2006年**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