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联手,借助对较大数量跨年龄、跨地域和跨社会群体样本的比对,确认罐装食品关联人体内双酚A含量。斯坦福大学所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监管部门已经确定双酚A为内分泌干扰素。
这项研究以7669人为样本,个体年龄在6岁以上,借助尿样检测确定人体内双酚A的含量,形成与他们接受检测前24小时内罐装食品食用量的关联,结果由*新一期美国《环境研究》杂志刊载。
双酚A又称酚甲烷,作为一种化合物,应用场合之一是合成树脂状材料,涂覆在金属食品罐的内壁或者食品玻璃容器的金属盖内侧。
平均而言,食用一罐罐装食品与不食用罐装食品相比,尿样中双酚A含量高24%;食用两罐或更多罐装食品与不食用罐装食品相比,双酚A含量高54%。
但是,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不同类型的罐装食品,尿样中有不同数量的双酚A,从多到少依次为罐装汤料、罐装面食、罐装蔬菜和罐装水果。按照论文**作者、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预防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珍妮弗?哈特尔的说法:“如果我吃3罐桃子,别人只喝1罐汤,结果是别人双酚A含量更高。”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一方面已经着手限制这种化合物在奶瓶、儿童水杯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罐等产品中的使用,另一方面在网站上声明正在“解析并澄清双酚A的多种不确定性”。
哈特尔介绍,美国“众多食品和饮料生产商正在考虑放弃使用双酚A,只是替代双酚A的选择是否安全依然未知。”
参与这项研究的人员因而建议,监管机构不仅需要给双酚A定性,同样应该检验作为双酚A替代物的其他化学物质是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