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及细菌耐药性上升,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但无助于患者治疗,还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细菌一旦出现耐药性,那些原本疗效很好的药物就起不到作用,再高明的医生也只能束手无策。我国是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近年来,全国加大了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建设,目前已覆盖了全国两千多所二、三级医疗机构。改变观念、遏制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源头,竟来自医院内部。
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误诊漏诊
“可靠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是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科学用药和成功控制感染的重要依据。这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监测医院感染的**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说。
然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由于医务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掌握得不够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对此,徐英春解释说,要准确检出病原菌,医护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正确采集、送检、保存与处理原则和规范程序。如果标本采集的不准确,或采集过程受到污染,获得的结果也就不准确。医生依据错误的检测结果,就有可能给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用了抗生素,进而造成耐药,很多需要治疗的患者,反而又因病原菌没有检查出来,耽误了治疗。
这样的临床实例,并不少见。究其原因,在于相关标准操作程序及培训的缺失。很多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等基本技能。为此,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联合中国药师协会,正在开展我国首部《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可视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尽快弥补相关操作规范的空白。
检验与临床脱节现状亟待改变
除了标本采集不规范,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脱节现状也亟须改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坦言,在很多医院,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不了解患者情况,也是限制病原学诊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善这一现状,应该建立临床医生与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良好的沟通机制,尽快实现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的一体化。
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马小军看来,我国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行政管理方面,已与发达国家接轨甚至更为严格,但在流程体系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比如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纯性尿路感染等,完全可以按照指南给予经验治疗,只有在症状进展或初始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再送检相应标本。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办法。”马小军说,在规范送检微生物标本的同时,提高微生物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微生物送检,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