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记者从超市买回来的自热快餐,盖子上的出气孔很小,且未见禁止堵塞的提示语。
图二:超市售卖的自热食品。
近两年来,以自热 火锅、自热快餐为代表的自热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新晋 方便食品,但同时也面临各种问题,如近日高铁上就有因自热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 事件。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除安全隐患外,自热食品还存在 产品标准缺失、营养均衡性差等问题。
多次曝出安全事件
我国自热食品始于军用,近几年拓展到民用。据悉,目前我国民用自热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年增速超过20%。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底捞、卫龙、统一、三只松鼠、三全等品牌均推出了自热食品。
不过,自热食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如近日在厦门开往昆明的G1684高铁上,一名男子使用自热盒饭时,烟雾滚滚触发报警器,导致高铁减速行驶。而今年春运期间,也发生多起类似事件。
另有报道称,2017年初,成都一名消费者在家吃自热火锅时,放在1厘米厚的玻璃桌上加热,结果致使桌面爆裂,差点受伤。自热食品确实有爆炸伤人的记录,据新华网报道,2017年12月,上海一名消费者食用自热火锅时,倒完水担心不够热,在盒盖上又加了盖子,导致爆炸,溅出的汤汁溅入右眼,医生表示该损伤或将影响视力。
温度很高谨防烫伤
自热食品的主要原理是在耐高温塑料饭盒中加入可以发热的材料,与水反应后发出热气加热食物。为了体验方便,记者近日从超市中购买一款自热快餐。打开塑料盒,可以依次看到配菜、米饭,底部是发热用水和发热包。
记者根据产品外包装上的提示步骤,将水包拆开倒在发热包上,并将食材盒放上,盖上盖子。大约十几秒后,记者看到饭盒开始膨胀,大量的蒸气从出气孔位置向外冒出,高度能达半米。尝试摸一下饭盒,发现接近底部的位置温度已经非常高,盒面也非常的热,将手放在出气孔的位置,灼热感明显,同时听到“滋滋滋”沸腾的声音。记者发现,盒子上面也有“小心烫伤”字样,不过字体并不大。大约过了15分钟,出气孔没有水蒸气冒出了,米饭、菜品加热完毕。
那么自热食品的加热温度能达到多少呢?上海消保委近日发布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自热火锅试验样品外锅内部底面中心温度普遍比较高,均在90℃以上,*高达到121.9℃;而消费者比较容易触碰到的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上位点以及盖子外部的*高温度也都在70°C以上,*高的达到90℃。
如此高温会不会有危险?据了解,有媒体进行实验,在加热过程中堵塞其出气孔,不到几秒钟,自热饭盒就发生了爆炸,并飞溅出滚烫的水、油。上述上海消费者也是因堵住出气孔而导致事故发生。
密闭空间食用风险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发热包成分多为氧化钙、铝粒、碳酸氢钠、氧化钙、铝粉、碳酸钠、氢氧化钠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加热包领域,涉及用量、成分等的国家标准尚未建立,尽管主流厂家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但是各个企业标准也并不一致。
宁波消防部门在2017年的实验表明,将自热食品的发热包加水后,仅仅过了数秒,有毒气体探测器警报声响起,周围检测到了一氧化碳,且在开阔通风室内场地,一氧化碳浓度也达到了20.8mg/m3。消防部门提醒,封闭环境里食用自热食品需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前述上海消保委测试组对发热包遇水反应时所释放的气体进行检测,发现含有氢气。试验数据显示,20件样品的发热包遇水释放气体的“*大每分钟气体释放速度”*小值为2.8L/(kg·min,*大值50.0L/(kg·min。发热包遇水反应释放气体的体积与发热包中铝粉(粒的质量成正比。
对此,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商照聪介绍,在密闭轿车里,自热火锅使用过程中释放的氢气,一旦遇上火源,如点烟、开空调、发动发动机等,都有爆燃隐患。
安全营养问题成疑
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不少消费者都反映,在加热时食材碗有变形现象。上海消保委测试也发现,20件样品中有6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材锅底部变形。
专家表示,自热食品的餐盒与油脂尤其是加热的油脂接触,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健康的物质,因此购买时需注意选购带有PP5(聚丙烯标志的自热食品,其他种类材质的都不耐高温,同时需要注意产品的操作规范。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一片好评声中,不乏“火腿肠有点酸”“火锅包里的肉都臭了”“包里发现头发”等对内含食材存在质量问题的描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自热食品特别是自热火锅确实存在很多隐患,操作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如肉类食材的品控等,一时半会儿很难彻底解决。
此外,自热食品的营养问题也值得关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廖小军表示,以自热火锅为例,各大品牌的菜品种类非常相似,多以午餐肉、粉条、藕等食材为主,但往往营养搭配不均衡,脂肪、盐等严重超标。如某知名品牌麻辣嫩牛自热火锅的营养成分表上显示,该产品每100克中脂肪含量为86.3克,营养素参考值为144%;钠含量为5.9克,营养素参考值为295%。二者含量均超过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
亟待立标规范
自热食品作为新兴食品,目前在业内的称呼并不统一。以“自热火锅”作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存在“自煮火锅”“方便火锅”“懒人火锅”“随身火锅”“微火锅”等多种称呼,从侧面折射出该产品亟待规范。
记者查阅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6年版《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发现,方便食品目录中,只有油炸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米粉等,自热火锅并未列入。
上海消保委表示,目前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建议相关生产企业把产品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度消除产品风险。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早启动立标程序,统一产品安全性能要求和风险警示内容。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已经组建了方便自热食品专业委员会,以推动行业自律和行业标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