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健康营养为特色的 调和油,近年来却由于市场不规范,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不良现象屡屡出现,挫伤了 消费者的好感,市场认可度逐渐下降,市场份额受到不小冲击。
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向上向好发展,2018年6月21日,国家 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 监督 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2018,并于2018年12月2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市场呼唤良久的国家 标准出台具有划时代意义,将结束原料配比不清、以次充好的行业乱象,促进建立透明规范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行业高质量发展。
配方将不再成“机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是对《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整合修订。其中*重要的变化是增加了“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要求。换句话说,食用调和油的配比将对消费者“公开透明”。厂家到底掺了什么油,比例是多少,消费者只要看标签即可明白。
新 国标明确,在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生产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的临近部位使用不小于配料标示的字号,标注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其中,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10%,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5%。对于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用植物调和油,可以选择在食品标签、随附文件、说明书、合同或文件中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同时,由于脂肪酸名称不在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可选择标示内容中,因此标准指出,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大于2%脂肪酸的标示应独立于营养成分表之外。
此外,依据新标准,2018年12月21日起,目前市场上较普遍的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都将统一变更为“食用植物调和油”。
标准也指出,新国标的执行除了企业自律,更要靠监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据官网消息,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在2018年12月21日实施这天开始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监督检查,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为新国标的落地执行营造良好地方氛围。
市场或将迎来洗牌
调和油并非很多人想象的“就是把几种油搅和在一起”那么简单。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教授荣瑞芬告诉记者,调和油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一定比例科学调配制成的 食用油。“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在于其所含人体必需脂肪酸的多少和几种重要脂肪酸之间比例的平衡。相比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等单一植物油,调和油含有更丰富多样的脂肪酸和其它微量营养成分,各种脂肪酸组成更趋于平衡,并且货架期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会比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单一食用植物油有所提高。”
2017年7月份食药监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明确指出:调和油不仅脂肪酸组成的平衡性好于单一植物油,还含有更丰富多样的微量营养成分,比单一植物油更具优势。
虽然调和油营养更具优势,但是由于此前调和油国标长期缺位,随意勾兑、标识混乱、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等不良现象充斥市场。“什么油贵就标什么、哪种油便宜就多配哪种”成为行业潜规则,真正的配方比例则成为“企业机密”。2018年,央视就曝光了多起食用调和油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
荣教授表示,新国标将从制度上规范行业发展,促进行业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开展技术研发。伴随着新国标实施,食用调和油市场格局将面临巨大调整,会有更多调和油生产企业加入到公开配方阵营中来。2017年底,中粮福临门在推出全新产品福临门营养家食用调和油的同时,**进行产品配方比例和营养成分的双公开,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知情权。新规出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清晰,不规范、低质量、配比不合理的小品牌、小企业将受到冲击。未来,食用调和油行业或将洗牌,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
延伸阅读
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如何挑选呢?
1.买适合家庭消费的包装
超市的食用油有各种各样的规格。挑的时候买合适的包装很重要。因为食用油一旦开盖食用,保质期就没那么长了,*好2个月内吃完,否则容易有氧化变质的风险。
2.压榨浸出不该是挑选重点
压榨和浸出是从油料作物中取油的方式,得到的油是毛油,还不能直接食用,都需要再经过后续繁杂的精炼工艺才能摆上餐桌。所以,与其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功夫挑选,不如关注大品牌来得实际一点。大品牌往往有更健全的供应链,对产品品质也有更严格把关。
3.吃油的时候注意控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大家:每人每天25-30g油,如果是慢性病人可以再低点,保持在25g以下。
4.低温烹调才是王道
科学合理的用油,离不开健康的烹饪方式。再健康的油也抵不住高温反复煎炸。所以在美味与健康的博弈中,取得平衡,还是蛮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