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划涉万亿级产业规模 我国将建海南岛等十大沿海渔港群

百检网 2021-11-15
   近年来,随着海洋 渔业等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沿海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渔港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综合功能逐步拓展。
 
  为进一步推动沿海渔港建设,日前,国家 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的目标为,推动形成十大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万亿元产值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的增长点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倪国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国沿海范围统筹规划建设渔港,有利于优化渔港空间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统一建设标准,促进渔港建设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化、个性化以及网络化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渔港建设要符合当地条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要因地制宜地推进渔港转型升级。
 
  渔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所谓渔港,是指集渔船停泊与避风、鱼货装卸、物资补给、冷藏加工、流通贸易、船网工具修造为一体的渔业综合生产基地,是渔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是现代渔业综合管理的核心。
 
  倪国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渔港一般坐落于人口和产业具有一定集聚度的区域,是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渔港和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形成了良性互动和相互依托关系,加快渔港建设可为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打造渔港经济区以及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更强大的动能。
 
  “很多渔港位于远离大中城市的乡镇或村落,这些区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而渔港建设则为建设新型滨海乡镇(海洋特色小镇和现代乡村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倪国江说。
 
  据测算,1998年以来,中央投资渔港的建设带动了地方和社会投资近50亿元,保障了850万吨的鱼货装卸交易和85万吨的水产品加工,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综合经济效益超过240亿元。
 
  尽管渔港在防灾减灾、发展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规划》同时指出,由于历史欠账多、投资渠道单一等原因,渔港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与渔业安全生产、渔区繁荣稳定和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海洋渔船和沿海渔港分布还不匹配,福建、广东、 海南岛沿海渔港群的有效避风率基本不超过40%,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船多港少”的矛盾依然突出。
 
  建立渔港投资“负面清单”
 
  对此,《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为,通过建设中心渔港64座、一级渔港85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从14.53万艘渔船增加到21.43万艘渔船,有效避风率从10级避风水平的43%提升到11级避风水平的70%,推动形成十大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万亿产值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的增长点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
 
  将避风水平从43%提升到70%,推进的难度如何?
 
  倪国江表示,从国内港口环境基础研究和筑港技术发展现状看,基本不存在这方面的约束。重点还是要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外经验、规范技术标准,建立新渔港建设示范,严把质量关,有序推进渔港建设,打造百年渔港,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
 
  关于上述提及的十大沿海渔港群,《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十大沿海渔港群。其中,海南岛沿海渔港群涉及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等地,海岸线长1823公里。
 
  为加大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规划》还提出了多种保障措施。包括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发放信贷或发行债券,拓宽渔港建设投融资渠道。
 
  同时,深化渔港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渔港“产业基金”和投资“负面清单”。有条件的渔港经济区,可利用自由贸易区规则和国家优惠政策,积*参与合作,先行先试,尽快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海洋渔业综合发展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