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外代购药品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利润可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人肉”代购药品的行列。但这些私自代购的药品属于“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药品,按照我国法律,是销售“假药”。
进口药品大多“三无”产品
地下美容院成重灾区
“无依赖性”“无抗生素”“无激素”的进口儿童、婴儿用药品,很受中国妈妈们的追捧,其中不乏部分处方药,如德国产的MUCOSOLVAN止咳糖浆、NURROFEN退烧药、小绿叶消炎喷雾等。
有需求就有市场。2015年,全职妈妈林某为贴补家用,在小区开了一家母婴店,她留心身边小姐妹的需求,制作“进货名录”发给经常出国的好友,再快递回来销售,所得按比例分账。为拓展客户群,林某还在朋友圈打广告,一时间生意火了起来。然而,林某的母婴店既无药品经营资质,又没有药品进口手续,在一次检查中被取缔,销售的药品也被认定为假药,已涉嫌犯罪。
今年4月15日,环食药旅总队会同朝阳分局破获销售非法海外代购药品案,查获进口药品40余种,近千盒,涉案价值上百万元。嫌疑人通过海外代购从境外购买药品,通过网络销售,涉案药品达40余种。
另外,一些无资质、无证书的“地下美容院”以低价进口美容药品也存在严重的质量和 安全问题。“这类案件的涉案人员趋于年轻化,86%是80后、90后,文化程度都不高,以女性为主,大多从事同一个行业,自称‘圈内人’。”天宁区检察院公诉科员额检察官郭营介绍,“这些美容店主通常去杭州、广州等地参加为期十天左右的皮肤管理培训后,就开始自立门户,在朋友圈发布肉毒素、玻尿酸等销售、注射服务。”
警方提醒:不要盲目追求海外 食品药品。近年来,有的 消费者存在海外药品疗效好的误区,但很多海外代购食品药品不适合中国人体质,也没有经过审批。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未经批准进口的,均按假药论处。因此,即便是实质意义上的真药,只要没有获得批文,一律算假药。
根据刑法修正案相关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高刑罚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代购药品也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尤其是销售那些来路不明的药品,万一消费者出问题,代购者要承担首要责任。”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检察院公诉科员额检察官殷茹告诉记者。
海外代购食品质检不合格
危及健康
今年9月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公布了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入境货物到达口岸接受监管环节中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商品。在这份2017年7月未予准入的食品清单中,涉及不合格食品233批,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34个国家或地区的多种美食纷纷沦陷。
不合格问题主要集中在大量超范围、超限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美国吉力贝混合口味糖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咖啡因;日本黄色笔形代可可脂巧克力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红花黄;美国雀巢可可粉、雀巢巧克力粉、雀巢巧克力粉超范围使用葡萄糖酸铜、硫酸锰、生物素;澳大利亚百伦泰夏威夷果稀奶油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日本诧间无核梅干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阿斯巴甜;日本北海道大雪山天然饮用水三氯甲烷超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依据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需要在包装中明确告知消费者;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会危害身体健康。
另外,泰国小老板海苔和意大利及法国奶酪、越南蔬果干、台湾红豆薏仁粉等代购食品被查出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超标、霉菌超标。范志红介绍,大肠菌群中的大肠杆菌会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饮用或进食未经消毒的奶类、芝士、蔬菜、果汁及乳酪而染病的个案亦有发现。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大量食用霉菌污染食物有致癌风险。
食品专家提醒消费者,无论是海外代购还是国内消费,消费者应选择可靠渠道购买食品,超低价食品切勿购买;食用产品前应认真查看保质期和食品说明书,观察食物的性状、味道是否改变,拒食劣质食品或过期食品。
执法人员借助大数据举证
海外人肉代购具有便捷、隐蔽的特征,商家在线上发布广告,交易付费,线下快递送达;有的涉案销售者还以‘商品替拍’的方式完成交易。执法人员表示,针对这类问题,未来将充分依托高科技,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比对,加强对网络聊天软件、实时通讯工具、物流快递、银行账户等相关信息的监测、筛选、过滤,及时锁定上下游犯罪、买卖交易的关键信息,加大对在线销售非法食品药品的查处力度,将数据转化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