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多、 监管人手少,是目前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困境。而放手让公众参与到食药安全治理中,拓宽社会共治渠道,则可以促使 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前置、提前防范,降低 食品安全风险。
近年来网络餐饮服务发展迅速,虽然方便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但入驻商家资质审核却也往往是“老大难”问题。海量的平台信息如何有效监管?松江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第三方机构招募2000余人次普通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辖区内网络订餐平台商户的普查,从中筛选出了339个有价值的违法违规线索,查处了98户次的无证餐饮。
招募消费者担任“暗访员”
如今,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在监督检查中,会从社会第三方机构招募“暗访员”,他们通常来自普通消费者,对各种类型的餐饮门店进行暗访检查,并将拍到的照片和检查记录通过APP传递给监管部门,方便监管部门快速高效地掌握辖区内餐饮单位的情况。
近期的检查中,暗访员到达一家“快乐柠檬”,对门店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加工规范、菜单和证照公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公示栏中证照信息不全,未见食品经营许可证。得到消息反馈的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立刻来到该店。经过与店主的电话沟通及监管信息查询,确认该店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资质,但由于没有在公示栏内公示,不排除后期遗失的可能,执法人员还是当场给该店开出了询问通知书,责令改正,要求店家进行“亮证”并将进行跟踪复查。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一家合法经营的餐厅,需要公示的信息有哪些?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介绍,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笑脸平脸哭脸”等食品安全评价信息、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有些企业还会张贴食品安全承诺书。消费者在查看信息公示时可以着重留意这些信息,建议选择公示信息完全的规范餐厅就餐。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动员普通消费者成为监管的“眼睛”和“触角”已在慢慢成为现实。此前,松江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培训消费者,使他们成为网络订餐的调查员,线下核查实际地址和证照地址是否符合等信息,防止一些无证商户和“幽灵”商户浑水摸鱼。此次调查共线上筛查2000余户次,线下核查1655户次,监管部门从中筛选出了339个线索进行后续核查处置,包括证照公示不全或公示信息不一致、超范围经营(高风险食品、外卖送餐员未随身携带健康证等问题。
组建市民食品安全巡访团
自6月中旬起,松江区市民食品安全巡访团组建工作正式启动,成员来自社会各界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对松江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招募令发布不足一周,已收到近百名志愿者报名。
市民申女士和陆先生就是首批报名的志愿者成员。他们跟随市场监管局监管人员前去餐厅进行执法检查,学习和了解食品安全检查的要点和细节,以便为日后志愿工作的展开打基础。松江区市场监管局专门编写了一套“顺口溜”,志愿者可据此比对餐厅各项是否“达标”。“食=人+良:一看证照二者均齐全;而看餐饮等级笑脸迎;三看人员健康状况优;四看场所干净又卫生;五看控烟标识墙上挂; 六看食材新鲜烹佳肴;七看投诉电话明公示;八看文明标语贴餐桌; 九看临保食品放专区;十看消毒设施记录齐。”之后,志愿者们还将把这份“顺口溜”张贴板和食品安全倡议书贴到每家餐厅。
据介绍,市民食品安全巡访团成立后,松江区食药安办将对巡访员们配备统一工作装备,制定巡访员工作制度,同时,将集中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未来,食品安全巡访员将持证巡访,采取集中与分散、明查与暗访、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以收集情况、听取意见为主,并用摄影、摄像、录音、文字记录等形式,采集食品不安全、不规范等现象,发现和寻找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区有关职能部门反映。
组建市民食品安全巡访团,正是拓宽社会共治渠道,为食品监管引入了第三方的“新眼睛”,将压力和责任传递给食品经营者,从而形成经营者自律、政府部门监管、社会群众监督的“三位一体”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局长有话说]
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吴国荣:打造“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共治体系
松江区为推进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创建工作,加强和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共治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全面推进“人防+技防”、互联网+监管模式,更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完善制度,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进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监管队伍培训及组织岗位练兵活动,提升队伍综合监管能力。加强食品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查控食品安全风险点,抓住热点补短板,选择薄弱环节,开展飞行检查、专项检查,查控食品安全风险点。
三是通过扩大“全球眼”、远程视频监控范围等技术手段,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食品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织密“人防+技防”食品监管网。
四是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各方积*参与社会监督。创先通过三方平台“互联网+”的方式,将“影子”顾客等力量纳入社会监督范围,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前置、防范提前、降低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