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出口 食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成果展在山东威海市举办。其间,国家 商务部 认证,山东省成为全国**“出口食品 农产品 质量安全示范省”。
除了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之外,从2014年山东就开始探索“一个 标准、两个市场”的示范省区建设,协助山东省农产品企业开拓本土市场。目前,达到省级 食品安全示范区标准的有106个县,其 中国家级就有49个。
作为过去18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大的省份,山东省诞生了诸多以加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农产品公司,这些公司伴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2014年开始,受全球市场低迷的影响,连续两年山东省的农产品出口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2014年全年增长2.4%,2015年甚至出现了-1.6%的增长。
而就在2014年左右,通过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提振内需成为了热点,同年国务院两次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对中国食品工业“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的要求,加上出口食品企业的增长预期低迷,促使它们开始向内需市场探索。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三同’工程的建设,打入进入内地消费市场销售我们的产品。”6月17日,泰祥食品股份公司营销总监席永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泰祥食品此前专门做加工食品出口,2014年后开始尝试转向内销。2016年,公司出口和内销营收比例为6:4。
“三同”带动内需市场
一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人士向记者介绍,“三同”的建设始于2014年,彼时在连续两次的政府工作会议上,高层均强调了“三同”的重要性。
“在那之后我们就着手开始工作,确定了‘三同’所有的条件和要求,并且和一批企业开始摸索相关规则的制定。”他说。
在一些食品出口企业人士眼中,推动国家决定进行“三同”认证的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目前国家通行标准和国际尤其是日韩标准比较低了不少。“在国内符合标准的添加剂在日韩很有可能受到严格限制,而食品企业只有走出去才会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标准确实落后不少。”上述企业人士表示。
所谓“三同工程”,出口产品与内销产品来自相同的生产线、出口产品与内销产品采用相同的日韩标准、出口产品与内销产品保证相同的品质。其中认证制度选择了HACCP、GAP两种认证方式。
依据资料,目前已有1150家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5000种产品达到“三同”要求上线发布,直接帮助上线企业新增国内订单55.6亿元。
“‘三同工程’的落地,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和落点,一方面提升了这些食品企业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开拓了国内市场,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食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陈丽华教授对记者表示。
工程建设存在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三同”验证并不会直接标注在产品包装上,也就是说,消费者无法直观通过包装辨识此产品是不是通过“三同”标准验证的产品。
同时,对于食品工业企业来说,“三同”明显是在现有食品安全基础上的更高标准,即便达不到也完全不影响其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于是这一要求对企业来说更多的是要“自我声明”。
“参与‘三同’认证的企业必须要自我声明,做得好与坏都是自己企业的事情,国家只负责认证和监督。”席永进说,“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我们认识到自我监督和审查的作用。”
作为*早获得国家“三同”认证的二十家食品企业之一,泰祥对于“三同”有独到的理解。“我们每年花了很大的投入在第三方检测上面,雇佣检测机构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全面而非抽样的检查,这一部分投入很多,但我认为很值得。”席永进说。
他也告诉记者,“三同”工程的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很多食品出口加工企业并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它们生产的产品对内销售时**就要面临着知识产权的问题。”他说。
其次,就是国内冷链物流方面的落后。“在食品做到‘三同’之后,国内的冷链物流也要跟上,也要保持跟国外一样的‘三同’,如果没有物流的支持,内销的道路一样不会通畅。”他说。
对于一个以出口业务和对内B2B业务为主要盈利方式的企业来说,转向内地消费市场则是全新的尝试。“我们在尝试搭建自己的销售平台,也希望别的三同企业也来到我们的平台上销售,现在只能辐射威海,但是一步一步来的话相信会做到全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