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 大蒜收获的季节,也是蒜农一年里*忙碌的时候,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去年的大蒜价格风波,让许多蒜农记忆犹新,许多蒜农都在这场价格浪潮里大赚了一把,于是,蒜农对大蒜种植积*性**高涨,不少农民盲目跟风种植大蒜,今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了15%左右,“蒜你狠”的高价态势有可能在今年夏天被终结。
除了大蒜价格不稳定之外,目前,我国大蒜产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产品单一、生产成本高、 机械化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阻碍了产业做大做强。
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记者采访了研究大蒜市场多年的山东农业大学 蔬菜学系主任刘世琦教授,他表示大蒜作为我国重要的 农作物品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加大对大蒜产业的投入力度、扩大机械化规模、提高精 深加工水平等,让大蒜产业真正“破茧成蝶”,越做越好。
出口形势严峻但也乐观
我国大蒜种植遍布全国各地,种植面积大约1200多万亩,主要产地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五省。其中,山东是我国**大蒜产区,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山东省金乡县则是我国大蒜生产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都说“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
作为世界上*大的大蒜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在世界上享有大蒜定价权。
2016年我国大蒜出口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大蒜原料价格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出口量没有大幅下滑。2016年我国出口大蒜及制品总量为171.36万吨,同比增加11.56%;出口额35.01亿美元,同比增加49.57%;单价为1728.11美元/吨,同比增长了63.96%。以出口价格来看,出口情况处于良好状态。
据刘世琦介绍,所有大蒜主产地中,山东大蒜出口量占全国70%~80%,*多的时候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大蒜出口主要品种为保鲜大蒜、脱水大蒜、醋腌大蒜、盐水大蒜和冷冻大蒜。其中,保鲜大蒜和脱水大蒜是我国大蒜出口的“主力军”,但保鲜大蒜总体出口比例逐渐下降,脱水大蒜比例逐渐上升。
“这说明我国大蒜出口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是优化速度有待加快。”刘世琦表示。另外,在价格高的情况下,脱水大蒜没有出现出口量的下滑,侧面说明国际脱水蔬菜市场原料的紧缺。
就目前出口情况而言,形势严峻但乐观。由于大蒜出口价格的影响,出口额大幅增长,为我国大蒜取得产地优势打下良好基础。大蒜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加工出口企业兴旺发达,有力地带动了广大农民就业和脱贫增收。
专家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发挥我国大蒜的产地优势,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能够让产地决定市场,使我国大蒜价好量多,为我国大蒜种植、储存、加工贸易等各环节从业人员带来丰厚的利润。
科技助力产业飞速发展
近年来,大蒜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地方经济水平。不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
大蒜由于其生理特性,不易储存,蒜头在收获不到两个月后就会发芽。而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冷链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壮大解决了大蒜储存和运输的难题。“冷链”同时也成为了大蒜出口创汇的一个必备条件。
农民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多数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帮助蒜农提高大蒜产量、增加收入、促进大蒜产业发展,一些科研工作者前往种植一线指导生产,为大蒜“把脉看病”,给蒜农排忧解难。
20多年来,刘世琦一直十分关注大蒜生产和蒜农收入,他利用业余时间,足迹踏遍了齐鲁大地的近百个县市区,并到苏北邳州,河南杞县,贵州黔东南自治州,江西信丰,新疆昭苏、吉木萨尔及且末,辽宁海城,黑龙江黑河等地,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蒜,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若干期,累计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26760多人,并耐心向前来咨询的农民解答种蒜难题。
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的金乡县、苍山县、商河县,还聘他为大蒜产业的科技顾问,为当地大蒜及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产业要发展,还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010年,刘世琦发起成立山东省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担任理事长,还兼任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他组织全省大蒜产业科研专家及贮藏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产业自律,积*为大蒜出口企业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对促进山东乃至全国大蒜产业的科学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早加工出口有机蔬菜的国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比如山东华光食品有限公司、泰安亚西亚食品有限公司、泰安复发中记食品有限公司、金乡县崇文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润丰种业有限公司等,都与山东农大建立了合作关系。
多年来,刘世琦指导这些企业发展有机大蒜和独瓣蒜生产,并解决大蒜异常生长问题,为企业全面业务发展及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信息保障。
2007年,刘世琦主持起草了《出口大蒜技术规范》山东地方标准,并编著了《出口大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一书,为山东及全国的大蒜出口“护航”。
大力挖掘精深加工潜力
长期以来,我国大蒜以原料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山东涉蒜企业100多家,但真正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只有10余家。
“大蒜深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缺乏新型加工品,加工利用度低,导致大蒜年度间价格波动剧烈,严重制约了大蒜产业的发展。”刘世琦表示。
如何稳定大蒜价格,刘世琦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平准基金。此外,他认为还应该提高大蒜附加值,延伸大蒜产业链,才能让蒜农们有实实在在的收入,这样的收入也才稳定。
目前,大蒜加工产品主要是以蒜为主体的产品,比如蒜粉、蒜片、蒜泥、蒜米、黑蒜、糖醋蒜、盐渍蒜、大蒜脆片等。还有以大蒜中功能物质为主的产品,即以大蒜素、蒜油、蒜氨酸、大蒜多糖、抗氧化活性物质等为主要功能成分,经二次加工的产品,涉及保健食品、饮料、酒、调味食品、医药产品、化妆品、饲料等。
“市场上大蒜的产品仍然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品和多元化的市场,但大蒜产品畅销的根源在于其十分重要的保健作用,所以蒜头贸易不是中国大蒜产业的真正出路,应积*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这是规避风险,保证大蒜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刘世琦说。
大蒜深加工方面,专家建议开发适合于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大蒜功能食品,如蒜素、蒜氨酸、多糖为主体功能成分的食品;大蒜风味食品,如以蒜素为主要特征风味的调味产品;大蒜休闲食品,如无臭大蒜制品;其它如黑蒜、糖醋蒜等。
大蒜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大蒜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剩余劳动力就业,增进人们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我国大蒜总播种面积1000多万亩,规模小,单产低(非主产区平均产量低于0.5吨/亩、主产区平均单产1吨/亩,生产周期长,用工用种量大,生产成本*高(3000~5000元/亩。
“为确保大蒜产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保护措施,从舆论、技术、资金及信息等方面通力推进,以实现大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刘世琦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