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聚餐一向是 食品安全监管难点。3月下旬,记者在湖北省襄阳市采访时发现,当地近年来将农村集体聚餐 风险管理作为创建国家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一项支撑性工程推进,通过强化规范,强化引导,强化考核,积*探索农村集体聚餐 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
强化规范 夯实监管基础
“集体聚餐举办人需提前2~3天到村委会报备并填写农村集体聚餐申请备案登记表;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将聚餐情况上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流动厨师进行食材采购并填写食品采购登记表;食品安全信息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填写现场检查记录表,必要时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指导;聚餐食材留样观察48小时后归档留存……”采访中,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洪山嘴村食品安全信息员王富敏向记者介绍了在当地举办集体聚餐时需要办理的一套备案登记“手续”。“有了这些规定,我们在开展工作中就有了‘抓手’,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清清楚楚,做食品安全信息员才更有了底气。”王富敏说。
为了更好地规范农村集体聚餐工作,襄阳市局专门制定了规章制度,规定村民举办5桌或50人以上聚餐时,须提前向所在村报备聚餐时间、地点、人数、厨师情况,主要食物及来源等,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100人以上的聚餐活动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现场指导;平时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12331投诉举报电话,监管人员、食品安全信息员,厨师健康体检、培训等信息。此外,该局还对农村流动厨师实行“三免一规范”管理,即免费体检、免费培训、免费发放工衣工帽,对聚餐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这些规范的设定,为全市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强化引导 探索聚餐新形式
除了在村民家中举办集体聚餐模式外,襄阳市局也在不断探索新形式,防范聚餐风险。
“池阳大酒店”位于襄州区双沟镇池阳新村,走进酒店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的大厅,十多张圆形桌子整齐地排成3排;一个长方形显示屏挂在通往二楼楼梯旁的墙面上,“明厨亮灶”显示屏上实时展示着后厨的情况。记者了解到,这里除了具备普通酒店的功能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池阳新村红白理事会,这也是襄阳市探索出来的“定点式”农村集体聚餐新形式。2014年10月,在“池阳大酒店”建成的同时,双沟镇政府与襄州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经过考察并在此建立了池阳新村红白理事会,供周边农村地区村民举办家宴或红白喜事集体聚餐时使用。
双沟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尹辉向记者介绍道:“由于村民家中一般都没有足够的冷藏冷冻设备,而聚餐所需要的食材大多需要提前1~2天买回家,食材的新鲜度无法得到保障,这个环节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大。为此,我们希望借助酒店的经营模式来规避风险。”“‘定点式’一方面能够保障集体聚餐环境整洁、卫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食品原材料的掌控。再加上这里的厨师以及配餐人员都是固定的,他们的健康资质以及食品安全意识都能得到有效保障。”襄州区局副局长施艳林补充说。
此外,襄阳市还探索出了“公司+农户”的形式,即让有资质的餐饮服务单位采取“进家办宴席”以及与农户联合承办的方式,保障农村集体聚餐过程中食品原材料采购、加工操作、冷链运输、储存、人员健康管理等环节食品安全。
强化考核 推动管理常态化
襄阳市把农村集体聚餐管理纳入乡镇党政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各县市区均制订了《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考核细则》,从宣传教育、培训学习、信息报送、集体聚餐管理等方面对食品安全信息员的责任和任务作出明确规定,并以签订服务合同书的形式执行。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每月召开一次村食品安全信息员例会,听取所有信息员的相关情况报告;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集体聚餐情况实行每月一汇总,每季度一抽查,半年一次全面检查,年底一次百分制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信息员补贴、村(社区主任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挂钩,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这种考核机制实现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监管、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监管,切实增强了**责任人的监管主动性和积*性。”襄阳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襄阳全市农村集体聚餐备案达16802(家次,培训3812人次,健康体检4648人次,申报备案率、农村流动厨师建档率、培训率、健康持证率均达到了90%以上,有效防范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