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
2016年,温州食品安全生产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而职能部门又撒下怎样的“监管网”,取得了哪些成效?
今天,温州市市场 监督 管理局公布了“温州市2016年 食品生产企业监督 抽检情况分析报告”,有关谜团随着报告步步深入,一一予以解开。
各类抽检4463批次,召回问题食品9217公斤
目前,温州全市拥有各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996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342家。
对这2338个食品生产的**“源头”,我市市监部门的抽检可谓是“高频次”、“高强度”。
据温州市监局数据统计,2016年1月以来,仅针对食品生产环节就开展各类监督抽检4463批次,其中省级监督抽检1012批次,市级定期监督抽检988批次,市级风险监测661批次,小作坊食品监督抽检1802批次。截至目前,发现不合格85批次,问题食品发现率为1.9% ;对于在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启动召回程序,后续处理率****。
对于食品生产环节的检查,今年市监部门已出动执法人员12021人次,监督检查、巡查各类食品生产企业5476家次,每家企业年均检查5.5次;审查企业主体责任自查报告2019份,审查食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履职报告846份。
这一年,市监部门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据统计,2016年1月以来,封存召回问题食品9217公斤,约谈583人次,责令整改493家次;另外,立案查处食品案件150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7起,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3家。
茶叶等13种食品抽查合格率****
肉制品、饮料、糕点不合格批次较多
在市级定期监督抽检988批次中,批次合格率96%, 抽检覆盖率****,不合格处理率****。
根据抽检结果显示,在抽检品种中,茶叶及其他相关制品,豆制品,蔬菜制品,糖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及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薯类及淀粉制品,冷冻饮品,罐头,乳制品,食糖等13种食品,抽查合格率达到****;
而不合格的,主要在粮食及粮食制品、调味品、速冻食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酒类、糕点、饮料、水果制品、饼干、方便食品、蜂产品等食品。其中,肉制品、饮料、糕点不合格批次较多。
“不合格”存在4大问题
市监部门分析“背后隐患”
就食品生产抽检不合格率,市监部门分析:今年的微生物不合格率和去年基本持平,也是占据半数以上;今年的监督抽查中共有23批次存在“微生物不合格”,是今年定期食品监督抽检批次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不合格食品中,今年的“金属物质污染”和去年相比,略所下降,涉及到添加剂不合格项的不合格率则有所上升,比去年上升了7.1%。
根据不合格项目指标,市监部门分析主要问题有以下4点:
一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项目的57.5%。主要是部分样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等指标超标。但也有个别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项目20%,主要是部分样品中发现防腐剂、甜味剂和合成着色剂等添加剂不合格。
三是品质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的17.5%。主要是部分样品酒精度、酸价、过氧化值等项目不合格。
四是重金属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的5%。主要是部分水产制品中的无机砷、铅等指标超出标准限值。
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严管食品小作坊
三是实施负面清单,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综合治理。
今年,食品生产监管处在2015年小作坊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四小一市场”安全综合整治,加强小作坊监督抽检,严厉打击非法使用添加剂行为,确保将全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基本消除无照小作坊,基本消除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
2016年,全市完成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备案1300多家,取缔生产条件不符合小作坊及黑窝点小作坊239家;完成小作坊抽检1802批次,其中合格1788批次,不合格14批次。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市监部门通过联动整治,对产量高、生产条件达标的予以提升。对普通小作坊,实施生产品种“负面清单”,严格监管。意思就是,小作坊由于生产条件、技术力量等受限,不允许生产“负面清单”里的产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