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时光荏苒,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历时3年。
这3年,上海 检验检疫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圆满完成了国务院《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中规定的任务,切实助推了自贸区建设与发展。
按照中央部署,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3周年,其建设工作要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一环,上海检验检疫要交上自己的答卷。即日起,本报特辟专栏,对上海检验检疫的这份答卷进行系列报道,希望能为全国检验检疫制度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经历了三年的探索与成长,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上海自贸区,一大批趋向成熟的创新政策正在开花结果。8月下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组织开展的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检验检疫局改革创新举措第三方综合评估结束。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局针对上海自贸区建设推出了多项突破性创新制度,效果显着。上海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提升了治理能力,改变了行政理念,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落实25项任务措施
本次评估主要从总体推进情况和分类分重点领域推进两个视角进行评估。从总体推进情况来看,评估从三个层面开展:一是从落实国务院总体方案的层面,二是从促进货物进出口通关流程优化角度的层面,三是从复制推广的层面。
据了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深化方案》中与检验检疫部门相关的任务要求有25项。其中,《总体方案》涉及15项任务要求,《深化方案》涉及14项任务措施,特别是“推动生物医药等外包业务”等4项任务措施同时出现在两个方案中。报告认为,25项任务措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效落实。
目前,上海检验检疫部门已对自贸试验区内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全球维修产业监管等13项创新制度向上海口岸或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复制推广;另有“先进区后报检”制度、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制度等24项制度已具备复制推广条件,准备在上海全境复制推广。报告指出,从制度创新的适用性来看,上海局既有在全国具有普遍创新意义的制度创新,也有符合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针对特定产业的制度创新。
对标国际取得重要创新
分类分重点领域从监管制度创新、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功能拓展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报告从货物贸易安全和监管角度进行了梳理总结。报告指出,上海局建立了一套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安全监管制度,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推动贸易便利化;其次,探索实施清单管理制度,提升透明化监管,提高了政策的可预见性;第三,以信息化监管为主要手段和基础,符合国际上关于货物贸易监管的发展趋势;第四,探索建设了基于企业和产品分类监管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第五,部分制度创新由检验检疫系统和其他系统相关部门共同推出,体现了制度创新的协同性。
对贸易便利化的评估,报告主要对标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看自贸试验区对各条款的履行和试点情况。经比照,14条与检验检疫有关的贸易便利化条款中,自贸区已**在国内试点推出了8个条款的创新措施。其中,“风险管理”等7条创新措施与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要求吻合,实现了WTO框架下对应的贸易便利化条款;“先入区、后报检”和“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签证制度”等创新措施甚至超越了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基本要求。
期间,上海局在贸易功能拓展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探索。报告主要选择国际中转集拼便利化,全球维修、再制造产业检验检疫便利化,生物医药进口检验检疫便利化和跨境电商检验检疫便利化四个重点领域进行评估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肯定上海局一系列创新制度成效的同时,报告也从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重点和难点领域突破,继续完善企业分类和货物分类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争取国家和部委层面的法律法规修订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制度持续完善提供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