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厨”类网络订餐悄然兴起
食药监部门提醒,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利用私家厨房从事点餐服务属违法
回家吃饭是深圳很多独身都市白领心中简单又遥远的梦想。如今,有不少互联网公司瞄准该市场,纷纷推出各种家厨类APP,通过互联网实现都市白领“回家吃饭”的愿望。但昨日,记者从深圳市药监局了解到, 食药监局加大了对网络订餐等新型业态 监管的研究。食药监局提醒,目前,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 餐饮服务许可利用私家厨房从事点餐服务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家厨”类网络订餐品尝“家味道”
傍晚,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的黄小姐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径直到隔壁小区退休在家的陈阿姨家中。陈阿姨早已在饭盒中装好热腾腾的湖南家常小菜,打好包送到黄小姐手中。黄小姐说,她和陈女士并不相识,是通过一个“家厨”网络订餐APP结识。陈女士的家常小菜让她想到家里人,于是,她向其预定了晚餐,陈女士的出品没有让她失望。
据了解,目前,不少互联网公司推出“家厨”类APP,打开手机APP商店,能搜出一串此类APP,如“回家吃饭”、“丫米厨房”、“觅食”等。“家厨”类APP与“厨师上门”类APP有所不同,“厨师上门”是由烧菜高手到用户家直接烧菜,而“家厨”则是烧菜高手在自家做好饭菜后再送给用户。
记者登录“回家吃饭”APP,定位地址后,页面出现了附近能提供订餐的“私家厨房”,用户可浏览过往记录进行选择。不少用户告诉记者,与“厨师上门”相比,“家厨”省了供餐者买菜、上门的麻烦,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迎合了不少在深圳孤身奋斗的年轻人的心理诉求。黄小姐说,她的不少朋友和同事现在很热衷在“家厨”类APP上订餐,满足他们“回家吃饭”的梦。
在家赋闲不如当“家厨”
记者浏览了大部分“家厨”资料,发现很多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或家庭主妇。有市民告诉记者,家中确实有老人登记成为“家厨”,这让老人觉得自己“老有所为”,所以有不少儿女鼓励有精湛厨艺的老人加入“家厨”行列。
据了解,要当上“家厨”,需要一定程序。在“回家吃饭”APP中,点击“我要当家厨”并进行手机验证后,分别填写姓名、性别及厨房所在地址、照片等信息后提交审核。“觅食”在“家厨”报名页面则提出几点要求:年龄20-65周岁、持健康证、私家厨房不小于3平方米、至少有10道菜品等,同时对*低营业日数和接单量作了规定。“觅食”称,还会对私厨进行培训、考试等。
“丫米厨房”则是填写姓名和电话后,会有“厨房顾问”来电联系,工作人员将上门拍照,并查看是否具有冰箱、冰柜等食物储藏条件等。此外,还有“消费者安全保障”和“商户实名认证”两项审核环节,其中“安全保障”是提交厨师和家庭厨房的合照、油和主要调料照片递交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认证。不过,记者打开部分APP的“家厨”介绍,想再进一步查看厨师的健康等资料却始终无门而入。
食品安全隐患需注意
据了解,大多数“家厨”为保证食材新鲜,都是现做现送,但随着接单量增加,快递成为突出问题。因为每天接到的20来份订单都集中在中午的一两个小时内,快递人手不够,菜可能凉掉,甚至过期变质,许多“家厨”都遇见过用户抱怨送餐不及时要求退单的情况。
此外,还有“家厨”租房烧菜,接单量大,油烟扰民被投诉。这类“家厨”的租用厨房如同小作坊,偏离了邻里人家“私房菜”的概念。
面对网络订餐市场的新风向和存在的隐患,昨日,深圳市食药监局对“家厨”类网络订餐的监管作出回应。
市食药监局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食品安全法》和《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相关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和资质审查,建立登记档案并核实更新,要求其在所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显著位置公开营业执照与许可证、备案凭证登载的信息。不得向未取得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所有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均应遵守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鉴于“回家吃饭”等点餐软件是对传统餐饮行业的颠覆,是移动互联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新形势下正在对传统的监管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去年食品安全法重新颁布后,食药监局加大了对网络订餐等新型业态监管的研究,已将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在依法行政的同时,一方面积*向国家、省食药局等上级部门反映新兴餐饮业态对传统监管模式的挑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作用,积*推动在《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中增加网络订餐监管的相关规定。目前,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利用私家厨房从事点餐服务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