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高静文
“珍珠”原料主要是淀粉
阮光锋指出,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其实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圆产品。 “如果使用糯米、葛粉等粘性较强的原材料,比较难消化,若不经咀嚼就吞到胃里,在CT扫描下就有可能出现‘小白点’。 ”阮光锋解释。
为了口感需要,制作珍珠还会用一些小麦蛋白。小麦蛋白有很好的水合性质和结构性质,能够更好地跟淀粉结合,同时使淀粉“珍珠”更加弹牙可口。据阮光锋介绍,小麦蛋白是一种蛋白质,除了某些对小麦过敏的人,小麦蛋白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危害。 除了“珍珠”本身所含有成分,所有淀粉食物吃进去后还会产生糊精,而糊精就更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了。糊精是淀粉不完全水解得到的降解产物,我们平时吃饭、吃面包等含淀粉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也逐渐分解成糊精、再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使用。
正规添加剂比较安全
为了做成更好的“珍珠”产品,生产商在加工过程中还会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甜味剂、凝固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如芒硝、氯化镁、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听到添加剂,大家可能反应都是——不健康。然而阮光锋用数据分析指出,这些化学物质都是正常使用的。例如甜蜜素,是一种无能量的化学合成甜味剂,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甜蜜素在糖果中的使用量不得超过每公斤0.65克。甜蜜素的安全值为每人每天*高一公斤体重可摄入11毫克,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每天摄入660毫克,长期食用也不会有不良后果。而喝一杯奶茶的珍珠量估计*多20克,意味着你要喝50多杯奶茶,甜蜜素的摄入量才有可能超过安全值。
芒硝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做加工助剂使用。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芒硝作为加工助剂在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
凝固剂味苦不会多加
氯化镁是作为凝固剂和稳定剂加入到 “珍珠”中的,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豆制品中。做豆腐的过程中,要形成块状的半固体状态,都要加凝固剂,通常北方会点卤水,而南方一般是用石膏。根据国标GB2760—2014规定,氯化镁在豆类制品中的使用时,其*大使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珍珠”制作时也要加凝固剂。不过,氯化镁的使用范围并不包括“珍珠”,如果使用属于超范围使用。但是,这也不一定会有安全问题,消费者也不要太担心商家会加太多,“氯化镁具有较强的苦味,通常的添加量小于0.1%,如果这个东西加多了,还会有这么美味的奶茶吗? ”
阮光锋指出,“珍珠”如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正规生产,所加的添加剂根本不会对人体有危害。以前有传言说为了增加“珍珠”弹性,要添加高分子物质也就是塑料。高分子物质就是塑料的说法并不完全成立,事实上,淀粉及小麦蛋白本身也是高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很容易消化,并不会在胃里沉积。
造成肠梗阻仅算特例
在网上流传的照片消息里,网友认为这样不消化的“珍珠”,吃多了会造成肠梗阻。阮光锋认为,这个确实有可能,但只能算特例。肠梗阻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肠道不通畅。 “造成肠梗阻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跟患病者的胃肠吸收功能和摄入的食物都有关系。 ”本身胃肠功能不太好的人群,或是儿童、老年人,喝大量的珍珠奶茶确实有风险。若囫囵吞食奶茶中的“珍珠”,不仅容易造成肠道不通畅,还会有窒息的危险。因此,在饮食时应细嚼慢咽,尤其像“珍珠”等食物。
但这并不能说明网传观点的正确。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一般情况下,对于混合性食物,胃完全排空的时间需4—6个小时。而网络热传图片中,喝下珍珠奶茶仅仅是半小时就去拍摄胃部CT并不能证明珍珠的危险性,更不能得出结论说珍珠奶茶会造成肠梗阻。
“当然,奶茶这种饮料中的饱和脂肪和糖含量不少,即便‘珍珠’可以安全使用,也不能喝太多。 ”阮光锋提醒道。
相关链接
“珍珠”该被担心的或不是“塑料造”
2013年,深圳市食药监部门曾抽检了14个批次的“珍珠”样品,结果显示,其中6批次出现食品添加剂超标,包括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超量使用脱氢乙酸,主要用来防腐和增甜。而从检测结果中淀粉和水分的含量来看,在“珍珠”中添加塑料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也未检出塑化剂成分。
由此可见,对于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生产出来的“珍珠”而言,真正让人担心的不该是含不含有塑料的问题,而是是否添加了过多的抗氧化剂,或者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控制了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