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砷,又名砒,是一古老的毒物。通常说的砷中毒,实际上是砷化物中毒,主要是三氧化二砷中毒。三氧化二砷,就是人们常听说的
纵观近年来永旺在华表现,可谓问题频出、业绩颓靡。一方面,质量把关不严导致问题频出、屡见报端;另一方面,在华业务拓展一直保持“龟速前进”。如此状态,想要“再造一个日本永旺”的梦想似乎很难照进现实。
质量问题频发成掣肘
质检总局的不合格食品信息显示,永旺此次上榜的14批不合格食品中,有5批是因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另外9批是因为砷超标上榜。这些砷超标的产品多为海鲜类的拌饭料调味品,如鲑鱼芝麻拌饭料、鲣鱼拌饭料等。
根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砷在油脂及其制品中含量不超过0.1mg/kg、调味品(水产调味品、藻类调味品和香辛料类除外中不超过0.5mg/kg。
资料显示,砷超标的对人的危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手、双脚角化,手不能握,脚行走困难甚至坏死,躯干皮肤色素沉着与脱失斑点共存的皮肤改变;同时,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消化系统病变等全身性中毒疾病,并*终发展为皮肤癌,可伴有膀胱、肾、肝等多种内脏癌的高发。
类似的质量风波仅仅一年之内已在永旺“上演”多次:
2015年4月,在广州市食安办公布的一季度抽检结果中,永旺超市销售的果味平生番茄干(220g/罐,2015年1月2日生产亚硫酸盐超标5倍多。
2014年11月,在质检总局公布2014年9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中,永旺特慧优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就曾因从日本进口4批次食品不合格登上过黑榜。
2014年9月,在青岛市食药监局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中,永旺售卖的“内酯豆腐”被检出会引起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华食品经梳理发现,除食品质量问题外,永旺销售的小家电、儿童用品、日化用品同样被频频曝出质量问题。
照搬日本模式难挽在华颓势
一面是销售的产品把关不严、质量风波频频出现,一面是以*“温柔”的方式扩张,被疑为喊口号。
从1996年永旺在广州开**家店起,进军内地市场近20年,与竞争对手大肆开店扩张相比,永旺在中国始终保持“龟速前进”。
这家在中国市场已属外资零售集团中的老牌选手,截至目前,永旺在华共有46家相关公司,开设了15家大型购物中心、45家综合百货以及18家食品超市,远远落后于同期进入中国的沃尔玛和家乐福:家乐福在华投资了237家门店,沃尔玛则超过400家门店。
与在日本零售霸主的地位相比,在华业务可谓相当“低调”。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新华食品,一切照搬日本模式、高管层本土化不足、管理政令反馈慢以及品牌宣传力度不足等是永旺在华“龟速前进”重要原因。该人士还指出,外资零售巨头的成败,取决于其自身经营定位、本土化水平以及与其特色经营相关的关系处理如政府公关关系、上游供应商关系,往往有时候并不都是外部市场竞争的因素。
永旺中国区总裁兼永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羽生有希曾放出豪言,要在中国“再造一个日本永旺”。2008年永旺曾宣称,5年之内新开30家门店,2010年发布中**店总数破百计划,2012年开始每年开设1~3个购物中心,而这些计划均未能如期完成;2014年,永旺再次放出豪言,在2016年前在中国开出15家购物中心(梦乐城,寄望通过“梦乐城”走出在华颓势。
在中国零售行业电商渠道势如破竹的冲击下,“喊口号可能只是一个成本*低的营销策略”,行业分析师徐俊雄告诉新华食品。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如果将永旺过去在华的门店拓展历程画一个折线图,近似于一条直线,几乎没有起伏。
“只有潮退之后,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徐雄俊表示,对于永旺,在电商大行其道的当下,如果可以拔得商超行业的头筹再去扩张,风险系数会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