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报道引发草莓滞销:有种植户拔秧改种香瓜

百检网 2021-11-15

    央广网财经5月7日消息 近日一篇“草莓含乙草胺残留或致癌”的报道引起了民众的巨大恐慌。事件发生后,北京、辽宁、江苏、湖南、陕西等草莓主产地相继对当地草莓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均无乙草胺残留。不过,国内草莓市场依然因此遭遇严重打击,大量草莓滞销无人问津,主产区价格暴跌四成以上。

    5月6日,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披露草莓行情数据显示,我国辽宁、河北、吉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七大产地草莓价格在4月底遭遇滑铁卢,由4月中旬的4~8元跌至1~4元,部分地区的草莓甚至跌到1元以下。按我国草莓种植面积200万亩计算,今年我国草莓种植户可能亏损数十亿元。

    据“一亩田”员工反映,劳动节期间,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草莓产区有种植户因草莓滞销铲除草莓改种香瓜。种植户自称草莓是有机的,施的是有机肥,但也同样滞销,降价也卖不出去。

    4月30日,北京市食安委抽取175个草莓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江苏、湖南、陕西等地对当地草莓抽检结果均显示无乙草胺残留。但是,这些抽检和后续媒体报道并没有给草莓市场行情带来起色。一亩田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认为,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是降低“误伤度”的前提。这次由负面报道引发草莓大面积滞销事件,和不久前的万宁西瓜危机事件类似,是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市场典型的“连坐效应”,即一个产品出问题,连带整个品类的消费信心下降,一个产区的某类产品出问题,连带整个产区的农产品的消费信心下降。恐慌背后是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现状的信任缺失。

    高海燕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比如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此外,有关部门还要通过加大农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来完成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识别,规避一损俱损的市场效应。要想不让老鼠屎坏掉一锅粥,就是要有能力把老鼠屎与一锅粥能分离开来。因此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交易者使用互联网手段和平台的能力,充分披露自己的信息,让消费者能充分获取产品、产地、企业的信息,降低单一恶性事件对良性企业的“误伤度”。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