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生新闻网讯 近期,汶上县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横向理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全程、统一监管机制,纵向健全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新机构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下沉监管重心,着力加强基层一线监管能力建设,开展基层监管所规范化建设,改善乡镇监管所执法条件,充实监管力量,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打通“*后一公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执法装备建设。实施分级分类配置,推进监管装备现代化。注重向基层倾斜,重点充实完善交通、取证、快检等执法装备,提高基层一线执法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深化治理整顿。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围绕肉制品、乳制品、白酒等重点品种,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开展规范整治。组织开展大型商超现场制售食品和食品退市处置工作专项治理。开展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食品标签标识等专项治理。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互联网售药专项整治,深化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规范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和体验式销售医疗器械行为。发挥乡镇监管所(分局主体作用和能动性,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区域性、针对性、范围和期限更灵活的专项治理。
三是深化依法行政。针对机构改革后监管职能变化,进一步梳理完善已有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制度,推进监管制度“废、改、立”,建立规范高效有序的执法制度体系。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和执法文书制作,全面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把依法行政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的主线,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监管全过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着重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管控执法风险,增强监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优化权力运行流程。稳妥承接市局下放审批事项,确保“接住、管好”。加强审批服务窗口建设,加大对系统内审批工作的指导力度,建立审批信息与日常监管沟通反馈机制。
四是深化监管创新。改进监管模式,积*推行信息化、网格化、全过程监管,形成可排查、可追责的监管体系。综合运用日常巡查、监督抽检、约谈告诫等手段,推动监管模式由分散化、碎片化向模块化、规范化、痕迹化转变,逐步形成适应“新常态”的治理工作新模式。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落实“黑名单制度”,充分发挥“黑名单”制度对食品药品安全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向社会公示并实施重点监管。研究制定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和加工企业后的监管制度,探索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保证金制度,全面推行“一票通”,努力实现可追溯。对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实施驻场式监管。
五是深化品牌**。扎实推进“食安汶上”品牌**行动。围绕全面落实行动方案,细化量化各项具体任务,加强督导协调,严格责任考核。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食安汶上”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群众参与品牌创建,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拓宽品牌创建范围。建立由专家、消费者、媒体代表和协会组织等参与的品牌评选机制,推出放心品牌榜,提振公众消费信心。继续开展食品流通和餐饮示范单位创建,开展大众连锁、***和风味名吃创建等活动。
六是深化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县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刑衔接、信息共享、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防止出现新的监管空白、交叉与盲区。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与项目审批、担保融资审查挂钩机制。推广实施企业法人代表约谈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学校、幼儿园为突破口,试点推行食品安全保险。深入实施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推行质量管理自查报告制度,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强化舆情监测,完善有奖举报和信息发布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构建覆盖全县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受理、处置体系。
七、深化作风建设。深入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同部署、同落实,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查找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点,逐项制定防范措施,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积*开展“三难”、“四公”、“八个方面”、“庸散懒”等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建设廉政机关。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县委实施办法,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和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