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2年我国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水产养殖**工程师崔和认为,不同产地海参具有不同市场地位,辽宁海参仍将主导全国海参市场,而产量*大的山东省将影响全国海参市场的整体走势,福建等南方海参对海参市场将起到缓冲平衡的作用。
近年来,海参产业迅猛发展,规模急剧扩张,给产业带来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一些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背离可持续发展要求。北参南养的连续升温,供大于求问题显现,尤其表现在今年春季鲜海参收购价低迷;去年底政府规范三公消费的系列措施对海参市场产生的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评估;另外,随着营销手段更新、消费市场拓展等,市场中出现了产品同构、市场竞争激烈等一系列新问题,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由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区对海参需求的不断增加,斐济、瓦努阿图等国家已经出现海参捕捞量过大、当地海参濒危、破坏当地海洋环境等问题,这一情况已经引起国外环保部门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重视,可能将海参列入濒危保护动物行列。
此外,外国海参进入中国的渠道也问题重重。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海参总量达1695.3吨。不过这一数据与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的统计差别较大。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则认为,去年至少应有8000吨外国海参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市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为我国每年进口海参达5500吨。几方面统计数据的差异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海参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供大于求问题越来越严重。
此外,海参药残问题*主要存在于育苗环节,目前尚缺少有力控制。沿海地区大大小小的育苗企业中,为数众多并无合法手续,因此成为监管盲区。据业内人士介绍,事实上育苗企业的管理多数都下放到乡村一级,而这种监管往往显得无力,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有必要对海参产业从捕捞、育苗、养殖、加工、市场规范等全产业链进行必要的规范,以维护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