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尴尬的个人送检

百检网 2021-11-1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产品质量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拿衣食住行来说,从蔬菜里的农药残留到服装、家具里的苯、甲醛等有害物是否超标,再到商品房的面积是否够数等等。要想知道这些产品的真实面目,都离不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检测。按理说,科技发达了,检测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消费者维权应该越来越方便,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许多检测机构并没有向普通消费者敞开大门。不管你是想维权,还是仅仅只想做个检测,检测机构的大门都不是那么容易敲开的。

  胡显康拥有一家有机农场,里面养了鸡、养了猪,还种了不少菜。记者在成都市一家检测机构的门口遇见他的时候,他已经被检测的事折腾了快一年。胡显康说,他只是想检测一下自己农场的产品是否达到了有机标准,但过去的一年里,他问了好几家检测机构,却四次碰壁,因为检测机构只针对大公司。

  想检测自己的产品都这么难,要想维权打官司就更难了。2011年,曾有消费者因为冰箱门关不上,到多家部门投诉都没有结果,*后愤怒地砸毁了自己的冰箱。

  在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风波中,也有媒体网站登载文章,讲述了他们以个人身份送检白酒样品,检测机构却拒绝提供服务的过程。

  作为一名消费者,与检测机构打交道到底有多难?记者决定亲身体验一番。

  在一家号称服务网络遍及全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记者提出要检测月子水的理化指标及“钠”和“钙”的含量。这家机构干脆利落地回答:个人不能送检。

  记者又来到北京市霄云路上的一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想检测某三个品牌的酱油和醋是否含有塑化剂。接待人员没有立刻拒绝,但听说是个人送检后,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能给提供实测值,报告上具体的名称都写不了。

  如果消费者想要维权,一个只有数字却没有商品名称的检测报告显然是无用的。记者提出想要正式的检测报告。对方提出:“让企业给你出个说明,证明这个确实就是企业生产的。”

  个人送检,要找企业开证明,如果个人与企业产生纠纷,打维权官司的话,企业显然不会给消费者提供证明。所以想以检测报告作为维权依据,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一家检测行业网站的索引,记者又拨打了北京的十几家检测机构的电话,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

  记者打通电话的检测机构共14家,其中不接受个人检测,或者提出种种限制条件的就有8家,另外6家机构虽然同意接受个人送检,但开出的价格标准不一。比如:同样是三聚氰胺,有的要360元,有的却要800元;检测塑化剂,有的是1500元,有的却要2000元;检测农药残留,有的每项收费200-300元,而另一家则声称需要300-1000元。

  要送检一个产品,有时候会包含许多检测项目,总价算下来,得几千块甚至上万块。

  其实,个人检测难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食品领域,也同样存在于其它领域。为什么检测机构不愿意给消费者检测,或者对消费者高收费呢?邱宝昌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在他看来,一些检测机构不接受消费者送检,**是利益的因素。

  专家介绍:检测机构不愿意给消费者检测,除了利益原因外,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相比,又麻烦,钱又少,弄不好还会牵涉进维权官司里,加上法律没有规定检测机构必须接受个人检测,所以他们可以不检。

  按照一般程序,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向质监、工商等部门申诉,由接受申诉的部门负责处理--该检测的检测,该处罚的处罚。但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维权并不像法律规定的那么简单。商家不承认、执法机构踢皮球,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消费者自己去检测,也是无奈之举。

  消费者对检测的需求其实就是对真相的需求。这个需求到底有多大?在淘宝网的搜索引擎上,输入“快速检测”或“食品安全”的字样,就会出现很多快速检测的试纸和试剂。

  一家淘宝旗舰店的快检产品看起来销量很大。在北京市一座不起眼的写字楼里,记者找到了这家网店的实体。这是一家专门开发经营食品安全快检产品的公司。网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网店才开业半年。她介绍:目前消费者购买*多的是亚硝酸盐的检测试纸,其次,农药残留、三聚氰胺、碘盐含量、水发产品碱含量等快检产品的点击率也很高。

  快检产品的出现,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仅有这类产品还是不够的。因为快检产品可以检测的种类有限,对一些元素,虽可以定性,却难以定量。消费者用作日常检测还可以,如果是遇到纠纷,想要维权时,还是需要正规的检测报告。

  私营资本可以投资检测行业

  好在目前这种需求也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光明路菜市场,去年底也出了一件新鲜事--一个投资数百万,设备先进的检测实验室--合泰农产品鉴定所在菜市场里开张了。而投资建实验室的人就是菜市场的老板林德明。

  此前,他的市场里发生了一场纠纷。一位顾客指责一位商贩卖的腊肉有问题,商贩拒不承认。两人在市场里大吵起来。林德明跟顾客说:“如果这个肉有问题,你拿去检测一下,检测的费用我给你出。”

  消费者拎着腊肉跑了两天,也没找到一家检测机构愿意接受私人送检。纠纷无法了断,林德明只好自己出钱赔偿了顾客,这件事才算勉强解决。

  从这一件小事,林德明看到了商机。经过多方考察和一年多的筹备,2012年底,投资700多万元的农产品鉴定所开门营业。

  林德明投资的农产品鉴定所明确提出,要做一家“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他的检测机构也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认可。目前,实验室已经获得了司法鉴定的资质。

  林德明告诉记者,其实国家对私营资本投资检测行业并没有限制,以前很少有人做这件事,主要是检测行业门槛高,专业性强,审批严格。而随着人们对检测的需求日益旺盛,现在,和他这家鉴定所类似的检测机构已经在很多城市开始出现了。

  消费者对于商品检测的强烈需求是因为对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质量的不放心产生的,送检成为消费者的自卫手段,这是我国现阶段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不完善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相关部门应正视他们的需求,让普通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问题的监督中来,形成合力,消费者是*庞大的监督员群体。但产品从安全根本上说不能仅仅依靠消费者自卫,把关人的责任在政府部门,只有机制完善,监管到位了,产品质量让人放心了,消费者的担心和送检需求自然就减弱了。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