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
在一家小型超市,工商执法人员随手拿起货架上仅剩的两个喜饼,核查塑料袋所贴标签,只见上面的包装日期、保质期限均为2012年1月9日。对此,商家称是昨日来的货,保质期实际为4天,可能是店员封口时,打错保质期限。
随后,执法人员陆续检查部分干山货、发面饼、酸牛奶等包装类食品,从检查情况看,
在检查中,工商执法人员发现,不少打折促销的食品,都是临近过期的商品。工商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尤其要注意特价食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绿色食品"随意印 包装一换"身价涨"
在另一家超市,地面、货架上摆满各种鸡蛋。在各式各样的包装盒上,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左上角均印着绿色底的"绿色食品"文字和图形,右上角为注册商标字样,下面正中间则是醒目的"山鸡蛋"或"生态蛋"大号字。
工商执法人员仔细检查,发现现场礼盒上面的绿色食品标志很不规范,很多都是自己印制的,商家也拿不出进货手续和相应证明。
据悉,鸡蛋"穿新衣"后,每盒"身价"就上涨4至6元。
据一执法人员介绍,"绿色食品"认证标志,不能随便乱印、乱叫,需经国家农业部认证委认证。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均有自己的专用代号。对"绿色食品"标志,市民可从如下特征辨认:规范的为"花蕊艺术图形配以印刷字体",并带有数码编号;非规范的虽也配以相似图形,但并无数码编号。
"有机大米"随意叫 不少商家"玩概念"
大米作为市民生活的一种必需品,种类也越来越繁多,不少大米都打着"有机米"、"富硒米"等概念牌。相对于普通大米,这些米价格较高。
是不是所有的米都可以叫"有机米"、"富硒米"?对此,工商部门介绍,这两种米都有特殊要求,"有机米"作为一种有机食品,需要国家农业部认证委认证证明,而"富硒米"要有成分分析的相关证明。然而当工商执法人员要求商家提供进货渠道材料及品质相应证明时,商家却提供不出,称商家还未邮递到。
据悉,"有机生态米"种植过程中,是不施化肥、农药的,完全用生物杀虫,目的是不干扰水稻正常生长规律。而"富硒米"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当地水土中,富含硒类元素;另一种是通过人工方法添加此类元素。在此,工商部门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相信商家打出的"概念牌",要仔细查看相关证明材料。